来自大陆的听见台湾

(图/海鹏影业提供)

台湾音画》是由台湾民谣组曲改编的交响乐,将〈丢丢铜仔〉、〈思想起〉、〈月琴〉、原住民的〈泰雅工作歌〉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民谣全化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在纪录片《听见台湾》中,导演崔永徽陪《台湾音画》交响乐作者鲍元恺教授走访台湾,回溯当初创作过程。纪录片的音乐好听、叙事流畅精彩同时幽默风趣!只是有个小问题,这位亲切热情又爱台湾的鲍元恺教授不是台湾人,他来自大陆…。

《听见台湾》纪录片开头就充满惊奇,鲍教授在音乐厅里拍手鉴音,他到陌生的音乐厅一定会这么做,借以测试残响;但台湾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地方

77岁的鲍教授,从49岁开始,为交响乐九度来台,在音乐厅、在山上、在海边交上许多台湾朋友。他觉得台湾的文脉没有断,单在鹿港买个包子老板都能告诉他这包子是「文化肉包」,是听柴可夫斯基某号交响曲某一章音乐制作的,鲍教授随即哼出这段乐曲,老板惊讶,鲍教授更惊讶,因为交换名片之后,老板从名字认出他是作曲家,转身拿出他为「高山青」创作的交响乐CD。

喜爱是什么?这就是喜爱。由衷的喜爱是跨越疆域、跨越文化差异,发自内心的。纪录片捕捉到这段相遇,让我瞬间感动,打破观众与鲍元恺的距离,了解不难、沟通不难,用心就能产生共鸣,两岸的距离真的没有那么遥远。

在鲍教授的眼中,台湾是个很美妙的地方,这里的山可以融合热带寒带植物,这里的原住民文化兼具了海岛与高山特色,他听到龙山寺钟声,仿佛听见台湾人心灵,全融入他笔下的交响曲。而我们透过他的眼睛与耳朵重新「看见」台湾,一个我们习以为常却视而不见的地方。

导演崔永徽过去拍过剧情片《只有大海知道》,她说,她原本是个不懂交响乐的人,却被鲍元恺的音乐深深吸引;其实我也不懂交响乐,但导演拍出音乐的立体面貌,音乐不只在殿堂里,每个音符都有身世,都有情绪,我甚至感觉镜头下的乐团有如一个有机体,凝聚出音乐的力度

镜头还跟鲍教授到北京,找寻他童年的家,那是个像武侠片场景一样的老楼房天井有对开的楼梯,仿佛可以见到武林高手从1楼直接蹦到3楼,他说着家学渊源,谈起入学考时发现自己有绝对音感,也谈起文化大革命,但最后他说,现在他的身价很高,因为心脏里装了好几个支架,很贵!

看着鲍元恺教授一笑起来有如土拨鼠的大门牙,看着他听到原住民小朋友唱歌、南管乐手拉胡琴唢呐团吹唢呐,脸上喜不自胜的神情,真的很希望忙着抢救台湾凤梨民众,也能花点时间来看看这部纪录片《听见台湾》,认识这位土拨鼠爷爷,他真的很喜欢很喜欢我们的音乐。(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