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板着脸骂未达到标准 爸爸妈妈你们「偏心」

文/谢宛霖(临床心理师)「我爸爸(妈妈)偏心」,这样的一句话,在不同年龄层个案都曾经反应儿童青少年反应者父母对待其他手足如何的温和、如何的谈笑风生;对自己却老是板着一张脸、骂着自己又未达到标准成人甚至老人,反应着当代重男轻女文化背景、又或者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中,成绩好的那位似乎总被捧在手掌心。即使自己已成为他人的父母,却仍对于当时不公平的感受存有埋怨。双方相互影响父母亲偏心吗?是的,我相信多数的父母亲都是偏心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是源自于每个孩子气质并不相同。相信大家听过关于孩子天生气质的这件事情,许多教养文章协助我们理解孩子的气质与生俱来就不同、因此我们得学习如何以相对应的模式与不同气质的孩子互动。但别忘了,身为父母也是人,同样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质,父母亲本身的特质,会影响自己比较偏好与怎样特质的人产生更多交流。任何的关系无时无刻都是一来一回而具有双向变动性,你对我的态度、会影响我对你的态度,并且再度回头影响了我们之间相互的态度。这样动态性的关系,家庭的每一份子对此关系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性。父母过往经验影响身为父母角色时,可以让自己试着体验觉察,孩子的哪些行为有没有特别容易让自己感到烦躁反感?哪些特别容易感到窝心温暖?这些模式与过往原生家庭亲子关系是否有相似之处?我目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受到过去与父母间互动的模式所影响?或是会让自己联想到其他生活部分的感受、价值观,致使自己在对待不同孩子时、会触发不同的情绪,造成对待不同的行为模式?又或者,当孩子的表现不如自己的预期,是否心中会出现对自己身为父母的担忧呢?手足竞争每个孩子都需要也想要父母的关注与肯定,这是发展过程典型会出现的的情绪行为表现。而资源有限,手足会与自己竞争这些关注与爱,注视到父母正在重视的是手足而非自己,失落、妒忌的情绪油然而生、不公平的想法逐日出现。孩子所想的是,我的父母是否比较不爱我、我是否不如另一人来得重要。我想要的我需要的,我的父母亲是否有看见?当感觉不被重视、不被爱时,便会尽可能的争取注意,也许是向父母告状另一方的问题:除了获取被父母的注意,亦在告知父母「你看,我是小帮手」、「你看,他也是会犯错」;又或者,有些孩子会以吵闹、愤怒情绪呈现,以期待自己能被「看见」、能被「重视」;有些孩子则会压抑自我感受以此获取父母的关爱。

偏心怎么来?可能从身为父母之前就存在,随着自己的特质、生长经验,影响自己如何看待与孩子间的关系;而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又创造出不同的动态性互动经验。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孩子都想要获取更多的爱与关注,因而产生了手足竞争。

身为父母,可以给予自己一些思索空间时间:(一) 我过往如何看待自己、我过往如何看待关系、我过往的亲子经验如何?这些东西是否影响着我与孩子间的相处?我是否需要先花时间处理自己内心的感受?(二) 不是我做得好或不好,而是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可能和我先前习惯的模式有所落差。慢慢学习调整、接受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以孩子的特质与其互动、共同向前成长。(三) 任何的关系,都绝对是动态性、相互影响的,不会是单方责任。而在自己责任的这一方,可以如何促进双方的互动关系?(四) 让每个孩子能感受到并非经过比较之后,才比较爱谁或重视谁。(五) 试着扮演成你的孩子,感受你的孩子想要、需要什么。与每个孩子单独接触互动,建立独特的亲子关系。身为孩子,可以给予自己一些思索的空间与时间:(一) 父母有他们的议题可能并未处理完全,使得互动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受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影响,选择与自己互动较舒服的孩子互动较为频繁,无关乎自己好或不好。(二) 手足其实和自己一样,就是父母的另个孩子。他们也和自己一样需要追求被疼爱、被重视。(三) 除了竞争,手足之间还能相互给予什么?

★谢宛霖,微煦心灵诊所特约心理师。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更多资讯请上「心理师撩开心事粉丝团、「心理师撩开心事」部落格。

★图片为版权照片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您有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