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墙/金金并成话题 新光金花落谁家

▲ 近期市场传出新光金与台新金有意合并,中信金也跃跃欲试,一时金融合并成媒体热门议题。(图/《ETtoday新闻云》资料照)

● 李沃墙/淡江大学财金系教授

继富邦金控与日盛金控于2023年4月9日正式合并后,近期市场传出新光金与台新金有意合并,中信金也跃跃欲试,一时金融合并成媒体热门议题。不可否认,一项成功的合并案可以扩大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股东基础与产生综效(1+1>2)。高科技公司并购时有所闻,也司空见惯。然而,金融业受到政府高度监管,整并案往往旷日废时,成功者寥寥无几。新光金最后花落谁家,还是无疾而终,颇值探讨。

金融业整并可发挥综效

根据金管会银行局统计(如表1),截至去(2023)年底统计,本国共有金融控股公司15家、银行共有38家、分行3,393家;而外国及大陆地区银行在台分行共31家、其分机构(营业据点)共40家,另外还有3家纯网行;若加上信合社,农渔会信用部及邮局等金融机构就更多了。若以国内银行3,393间分行计算,则每间分行平均的服务人数为6,700人左右。若再算全台湾有3.29万台自动柜员机(ATM),则平均约700人就有一台ATM服务,显示台湾的银行业目前还是家数过多(Overbanking)的竞争现象。

▲ 表1 国内金融机构总行及分行统计。(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金管会银行局金融统计指标)

早期台湾金融机构资产品质不佳,普遍存在逾放比偏高、资本适足率不足等问题,也影响产报酬率(ROA)及净值报酬率。近年来银行体质虽有明显改善,但令人惊讶的是,近20年金融业产值对GDP贡献却由2002年的7.9%滑落至去年的6.47%。尤有进者,近10年贡献比几乎零成长。

其实,政府当局早将金融改革列为改革重点,如2001年至2003年期间的第一次金融改革(第一次金改),又称「258金融改革方案」。目标是希望在2年内将金融机构坏帐比率降到5%以下,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同时也通过「金融六法」来使金融业务松绑,允许金融机构跨业经营,亦鼓励金融创新及合并,促进金融体系稳定。第一次金改虽然促使银行体质改善,但因银行家数过多、规模难与国际相较。「整并」是解决银行数过多的方法之一,可让金融机构集中火力发展创新应用,避免过度竞争、解决资源无效率。有鉴于此,陈水扁政府于2004至2008年期间推动二次金改政策,希望台湾金融机构能朝向整并方向前进。并订出2005 年底要促成3家金融机构市占率10%以上,将12家公股金融机构数目至少减为6家;2006年底前,国内14家金控公司必须整并为7家,至少促成一家金融机构由外资经营或在国外以限时、限量并限对象的方式为之的目标。但最后却弊案频传,失败收场。马政府拟重启金融机构整并,并朝向「公公并」为主,希望将台银、土银、合库、兆丰银、一银、华银、彰银及台企银等八大公股银行变4大金控,但最后也是徒劳无功。但去年富邦金并日盛金成功,也为银行合并(公公并或民民并)燃起新希望。

▲ 去年4月,富邦金控合并日盛金控,创下台湾金融史上「金金并」首例。(图/富邦金控提供)

富邦金并日盛金综效显现

富邦金并日盛金主要基于三大考量,一、强化银行及证券业务,扩大整体规模经济与效益。二、平衡银行、保险及证券业务多元收入来源,深化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三、响应政府金金并政策,提升产业竞争力。整并后不仅有助于强化银行、证券业务,北富银加上日盛银的综效,已经浮现,加上北富邦银拿下好市多「富邦Costco联名卡」,均有于整体绩效的提升。如表2所列,在购并后,无论是资产规模、每股净值、每股税后盈余及税后资产报酬率均有显著成长。

▲ 表2 富邦并日盛前后相关财报变化(单位:台币)。(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公司财报)

未来可能合并情境分析

情境一、新光金与台新金的合并评估。自2022年11月之后即停摆的新光金与台新金合并研究案,去年因新光金大亏73亿(台币,下同),加上金管会要求下,面临庞大增资压力。在今年4月26日新光金董事会上,以11:4的表决结果通过,宣告此案再度复活。5月份开始,市场更盛传新光金控有意对外招亲,包含可能与台新金重启「新新并」。由于新光金及台新金董事会都已通过启动合并评估,一旦「情投意合」,不排除加速洽谈合并,若成功的话,其合并后的资产规模将逾8兆(如表3所列),朝国内第四大金控迈进(仅次于国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合并后双方在市场、产品、通路上互补,有机会产生更大的营收,对成本也可能有帮助,并可发挥综效。坦然言,这合并案成功的可能性也最高。

▲ 表3 2024Q1新光金与台新金重要财报(单位:台币)。(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公司财报)

情境二、中信金与新光金合并。目前市场也传出中信金对合并新光金也有兴趣,中信金控总经理陈佳文则回应,台湾金融业成熟稳定,自然成长幅度有限,并购是策略选项之一,中信银在台湾有很强的据点,「又好又大的银行」对中信来说综效最大,但「可遇不可求」。他认为保险、证券规模对提升中信金营运效力有互补、价格合理,亦「不排斥并购」。而新光金控董事长陈淮舟则在6月14日的股东会中表示,评估合并案前提是「将公司做好」。倘最后是中信并新光金,则并后资产规模将逾13兆(如表4所列),与目前最大的国泰金控接近,但这情境的可能性相较情境一为低。

▲ 表4 2024Q1中信金与新光金重要财报(单位:台币)。(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公司财报)

持平而论,金融合并案需时长久,涉及层面相当广泛,中间变数颇多,未来走向及结局如何,半路会不会杀出程咬金,只得继续看下去。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