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农业官僚
开放中国农产品和美猪进口不仅攸关农民生存也影响到消费者食用安全,只是这些似乎都不是马总统关心的,新内阁人事布局也完全未反映农民的要求。在国家领导人已无诚信可言且身为农业大家长的农委会主委言行又未能为农民所信赖之际,可以预期年后的台湾社会又将有一番动荡,农民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在台湾经营农业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政策实施常朝令夕改事前又缺乏沟通令农民无所适从,造成不确定性风险增高相对降低农民和企业投资的意愿,连带影响农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和农户更无法建立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经营机制。
谨以邻国日本为例,尽管政党更替频繁,虽然也对农业政策产生若干影响,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但是掌稳农业发展方向的主力在农业行政体系,让日本农业得以数度安度危机;他们对于重大政策系采用「立法」方式来确保它的延续性。以日本现正积极推动攸关振兴农渔村经济,实现农渔业永续发展的六级产业(一级生产×二级加工×三级行销服务)为例,为确保该项政策的顺利推动,日本农林水产省特别2010年制定并颁布「六级产业化法」,明文规定给予农渔业从业人员或民间企业等为发展六级产业所需资金和资讯服务等政策性支持,透过立法来消除农民或企业对政策摆动所造成投资风险的疑虑。
为了落实政策推动,不仅在中央部会内成立六级产业化推动团队,在地方政府则成立支援中心内设专家顾问一职,专责六级产业化相关计划案的挖掘并协助解决六级产业化推动过程所遭遇到的问题,中央地方各司其职又能相互整合,这些正是我国政府在推动政策所最欠缺的,也是形成政策推动障碍的关键。
马政府的农业施政只着重短期效益看不到长远的规划与未来愿景,加以人数庞大的事务官又善于体察(揣摩)上意,未能善尽言责,导致前后政策充满矛盾,引发民怨。台湾农业要因应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强烈冲击,就必需要建立可长可久的优秀文官体系,继而强化农业主管部门的决策能力,掌稳农业前进的步伐,让农民放心跟随。只是看到新内阁组成谁会有信心呢?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