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经之声-环境非无价 量化环境效益迫在眉睫

联合国2019年底宣布,有超过60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击全球经济之后,许多国家开始关切绿色复苏的经济反弹力道。欧盟在绿色新政中宣告碳关税的边境调整机制,已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无独有偶,日本首相菅义伟也紧接着在10月提出并强调,日本将设定2050年为碳中和的期限。更令人讶异的是,与我国有相似能源结构的南韩总统文在寅也在同一周(10月28日)誓言,南韩也将努力在2050年前达成碳中和。

台湾呢?

2030为全球永续关键年,全球气温是否上升2°C,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是否从此不可逆,在10年内,谜底就会揭晓。过去四年,美国总统川普总统在其任内公开否认全球暖化甚至退出巴黎协议,让所有环保工作者感到沮丧。美国大选后,美国有望重返巴黎协议的讯息,令人雀跃和振奋。然而,对台湾而言,却可能是一个负面冲击,原因是,国际间推动的「绿色新政」已掀起国际贸易转型浪潮,而台湾尚未赶上这波「绿色新政」,倘若台湾的企业浑然不觉毫无环境表现,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势必失去经济活动空间,因此,嗅觉一向敏锐的台湾企业努力和国际接轨,希望不会因为环保问题而影响竞争力。

今年12月2日颁发的《台湾循环经济奖》,就是在这股力量下,由民间自愿性力量所发起的奖项。《台湾循环经济奖》的目的在于:(1)建立国内各行各业的环境和经济的典范案例,树立学习对象,让企业对经济活动的环境表现有感;(2)台湾的国际空间有限,希望将台湾最典范的环境永续企业,推荐到国际场合,表彰台湾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表现;(3)推动企业了解经济活动和环境表现的关联性,让大家知道努力的方向,以及政策法令应有的建言

《台湾循环经济奖》今年共5家企业荣获最高典范奖项,13家企业荣获杰出奖。从得奖事迹中,可看出这些台湾企业典范,均有明确的科学论据,以科学数据证明企业如何影响环境,正是联合国推动环境永续企业时所强调的——有科学基础支持的环境永续企业表现,不仅与国际接轨,也是台湾企业在环境永续上的重要突破。

企业典范奖-友达光电,友达不但在产品制程上导入循环经济概念,更投入员工教育训练,打造全体上下一心的循环企业文化,并将循环经济理念扩及上、下游厂商;友达不仅让水回收率提升至90.5%、废水排放量降低20.7%,不让任何一滴废水流入地面水体的决心更是各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

产品典范奖─戴尔科技集团,戴尔科技的企业目标为「最环保的科技公司」,在产品生命周期上积极导入循环经济思维,最终打造出Latitude 5400 Laptop这款采用多种回收再生材料所制成的笔记型电脑,并使用35~60%的消费后回收再生塑胶

技术典范奖─优胜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胜公司为挥别高污染、高毒害制程,研发出多款环保型金属剥除剂,有别于过去的氢化物王水,不但用水方面减少20倍以上、碳排方面更减少30倍以上。

另外,供应链典范奖─日月光半导体,透过一系列永续管理专案与策略,将永续理念 扩及至2,000多家合作供应商,无论是在对外 部供应链所造成的影响力深度及广度上,皆位居业界之冠。

然而,台湾企业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2019年国际能源总署统计资料显示,全球人均排放量4.37公吨,台湾人均排放量13.7公吨,全球绿能发电占比26.5%,台湾只有4.8%。资源循环使用率,台湾20.53%,世界8.6%。显然,减碳是台湾企业短期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中华经济研究院所发展的企业决策模式,希望藉系统动力分析模式具体反映台湾企业的环境贡献程度。举例而言,以最近大家关心用电大户的再生能源条例要求而言,如果设置10GW的太阳光电,虽然只产生770亿台币的经济效益,却有1830亿的环境效益,而这个环境效益往往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被忽略。「环境并非无价」,中华经济研究院希望做到量化环境价值,提供政府及民间具体可见的努力方向。

循环经济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努力方向。从第二届《台湾循环经济奖》得奖名单及其事迹来看,各行各业从物质流、金流面向对环境做出正面贡献,更有包括:纸业正隆和荣成营造业根基和瑞助、以及金融业玉山和华南等更多产业关注循环经济并有杰出表现,显现台湾企业正跃跃欲试、开启一条披荆斩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