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美中西太平洋制海权赛局(陈清泉)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日本首相菅义伟、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透过视讯出席四方安全对话(Quad),目标直指中国。(图/美联社)
拜登政府拉拢盟邦组成「民主国家高科技同盟」,纳入「四方安全对话」(Quad),目标是制约中国掌控敏感先进科技,成为印太地缘政治威胁,却是美国重现冷战期间「围堵」的地缘政治布局。
美国藉「四方安全对话」战略转向亚太,目标指向中国,围堵中国将直接导入西太平洋海域的地缘政治赛局,主要参赛者为美国、中国,标的是制海权。二战后,美国依据史派克曼(Nicholas Sypkman)「边缘地带」(rim-land)理论,主张应联合海洋民主国家,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围堵大陆共产势力外侵的战线。于是,「岛链」战略于焉成形,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东亚国际秩序─形塑自由与繁荣的边缘地带海洋同盟,构筑二道阻止东亚大陆势力进入东亚海域的防线。
北京渐次增强海洋霸权扩张的军事量能,非但使得亚太安全情势失衡,且已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利益。理论上,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必然具有地方层次的思考,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其战略假设,这些战略假设就构成地缘政治密码,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在地方层次上,制约周边国家,维护美国领土安全;在区域层次上,制霸美洲,控制周边海域,防堵美洲各国结盟或形成足以威胁美国的力量;在全球层次上,建构海洋霸权。一国的战略规划有其假想敌之设定,美国在亚太,甚至是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假想敌正是崛起的中国。
中国自改造俄罗斯「瓦良格号」成为「辽宁号航母」后,发展海权的战略企图不言可谕。2013年6月,浙江官媒《钱江晚报》刊登〈中国拟在七年内夺第二岛链制海权,变东海为内海〉的文章,就能看出端倪。北京想恢复的不只是历史地位,而是基于区域性地缘政治密码:制霸西太平洋的战略企图;夺第二岛链,必先突破第一岛链,不仅是要将东海变为内海,更意谓着台湾海峡内海化才是中国的真正意图。正是缘于中国全球层次上的地缘战略,与美国的全球战略扞格,中国必须先制霸西太平洋,突破二战以来美国标定的第一岛链围堵,就不难理解美、中两国在东亚海域的海权竞逐。
事实上,华府围堵中国的政策具有地缘政治的风险。其一,围堵政策可能刺激北京加速国防现代化计划,将军备竞赛导入亚太地区,增强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地缘政治发火点(flash point)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其二,基于国内政治、经济的压力和需求,印度、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诸国,在国家整体利益考量下,可能不会主动与美国同步围堵中国,造成美国与印太盟国区域联防关系的破口;其三,围堵可能会激发北京更大的反弹力道,针对由美国主导的多边国家组织的经济、安全议题,祭出更强硬手段,反而损及华府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
美国在印太地区与各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合纵连横,完全是为「围堵中国」的地缘战略布局。中国正逐步强化向南海和太平洋投射军力的能力,朝向海洋霸权扩张,非但使得印太安全情势失衡,且已威胁到美国的西太平洋海洋战略目标。美、中两个强权国家在西太平洋进行的制海权赛局,将重新界定印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作者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