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宫展 绽放奥林帕斯光芒

借由荷马(Homer)、维吉尔(Virgile)与奥维德(Ovide)的史诗文学后人得以对希腊罗马神话「上手」。这次的罗浮宫特展,且看艺术家诠释奥林帕斯诸神,如何在这个世界舞台展演一幕幕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越过千山万水的希腊罗马神话,如何让身处华人文化圈台湾观众进一步认识?策展人暨罗浮宫雕塑部研究总监Isabelle Leroy-Jay Lemaistre表示,透过绘画、雕塑、器皿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让观众体会西方众神的不同面貌。台湾观众对于西方众神之名早就如雷贯耳,但是背后有哪些故事也许就陌生了。

神话故事 流传千年

策展顾问刘俊兰教授指出,一般人比较少知道一点:很多艺术品歌剧密切相关。先有歌剧一炮而红,艺术家再创作相关题材。因此神话不仅体现在绘画及雕塑方面,其实歌剧也是神话具体化的重要一环。其次,17到19世纪的艺术学院体系制度即是艺术家养成的摇篮,这些学子以临摹希腊神祇雕像作为入门,加上得研读古代历史、文学课程,又要观察舞台角色演出,戏剧视觉艺术关系匪浅,艺术家镇日浸淫在神话氛围中,想不熟稔都难。

Lemaistre称,这些希腊神祇就像凡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会欺骗、犯错、也很脆弱,甚至会插手人间事务、相互对峙交战,各自捍卫己方阵营。尽管这些神话故事流传千年,却一点也不陈腔滥调,仍有许多包括毕卡索在内的艺术大师受到启发,创造出令人惊叹之作。

Lemaistre对这些古文物也有自己的诠释角度,例如古希腊红绘高脚酒杯《攻占特洛伊城》杯外呈现希腊攻打特洛伊最后一晚的激烈混战,就让她联想到毕卡索描绘西班牙内战时饱受炸弹蹂躏的《格尔尼卡》,刻画战争血腥残酷的画面如出一辙。

基督教与希腊罗马神话并称为西方文明两大重要源头细心读者会发现,这次展品从西元1世纪一下子就跳到16世纪后,中间一大段时间哪里去了?刘俊兰解释,这是因为这段时期有基督教文明称霸西方世界,对于希腊罗马这样的多神信仰易被视为异端所致;所以风水轮流转之下,百花齐放的主题自然也不同。

展品清单 多有割爱

而这次策展最困难的部分,莫过于心目中的理想清单,与展品实际状况不尽吻合。Lemaistre解释,在展件挑选上尽管先会意有所属,但是得视文物的「健康状况」而定,过于年迈、脆弱、不宜长途跋涉者就得忍痛割爱。

电影达文西密码》上映后,到罗浮宫「朝圣」的游客有增无减。Lemaistre乐见大家对艺术文物的热爱支持,但也说其实罗浮宫还有很多一流作品,「可惜电影不能多介绍一些其他佳作。」否则人们涌到罗浮宫只想一睹《蒙娜丽莎》丰采,而忽略了别的精彩作品,未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