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悲剧后面,都有着求援的声音!
以「疾病」为观点,看待一个人是否健康,事实上是最不健康的方式。
昨日台北捷运发生暴力杀人事件,台湾精神医学会认为此为台湾历史上的伤痛事件,本会同感哀悼。精神健康最常让人误解的部分是:仅简单以是否罹患疾病为分界点,即可界定人的健康与否,因此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着重的焦点仅止于疾病的药物治疗或是精神疾病患者的隔离,认为只要做好精神疾病的管理,理应就能改善所有的心理健事实上,精神医学会想借此伤痛事件在此提出澄清与呼吁:有许多人生活中各面向的支持与关怀困乏;也许居住环境与经济状况没有问题、亦可能有良好教育,不曾有精神科就诊或疾病诊断的纪录,若依是否罹患疾病为判断点,确诊为精神疾病后才为其心理健康找寻出路,这样也无怪乎这些心理健康的高风险族群的健康需求会被忽略,进入恶性的循环导致悲剧的发生。
当我们习惯将所有的人事物以粗糙简便的方式订定标签后归类,「标签化」让我们渐渐地只能看到事件的表面,未能倾听事件背后是否有着求援的声音。
精神疾病标签化,让我们误以为没有病的人不需要心理健康的协助;让精神疾病患者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更让许多可能疑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们害怕就医。当你看到此次北捷杀人事件,就当起精神科医师认为一定是精神疾病患者所做的,那就不仅大错特错,更落入的习惯性「标签化」的陷阱了!
台湾精神医学周煌智理事长为此事件非常关心全台湾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曾亲身经历或目睹重大创伤事件的民众,建议如下:在初期可能会出现惊吓、失眠、颤抖、不安和哭泣等心理压力反应,对多数人而言,上述反应应会在数周内自然改善,但仍有少数人会因冲击过大以致上述压力反应并未明显改善,进而出现身心耗竭或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民众可就近寻求医疗院所精神科医师或临床心理师提供相关咨询协助,让自己逐渐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
1.在事件未明前,勿将杀人事件导向(或暗喻)特定族群如精神病友,以免加深对病友的污名,除了散播仇恨、造成不当的连结外,无助于伤口的愈合。
2.对于重大创伤的幸存者(被害人)、目睹暴力的人,可能会在未来产生急性压力反应,及创伤后压力疾患政府应主动提供心理辅导的协助。
3.避免对社会大众造成集体性恐慌呼吁政府应请,同时助人工作者团体也应该主动协助发表正确的精神健康议题。
4.吁请媒体,让嫌疑者的家属,受害人的家属,都有多一些空间来喘息平复。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5年提出,心理健康和心理安适的状态,对于生活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健康使人们成为具创造力且活跃的公民、有助于融入社会、提高生产力、达到内在的平衡。为了提升心理健康而推动的公共卫生政策,其对象涵盖全人口以及有精神疾病的人,要求政府应该增加此部分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