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对中国夫妻的育儿实录为什么能打动600万父母?

一对夫妻创建的母婴公众号,从2016到2019年,从0到600W+父母关注,没有育儿专家加持,没有直播浪潮中的跟风操作,凭什么在微信媒体低潮中逆流而上?

2019年11月21日早上7点半,母婴微信公众号“Michael钱儿频道”推出来了三年来的第1168篇原创文章——《不是金库,也不是银库,这是我们三年的‘第三个孩子’》,文章公布了该频道主笔钱儿妈本名白雁飞新书上市的讯息,发布半小时内后台收到了2000多条留言。当天,“Michael钱儿频道”与中信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质量陪伴”系列教养书第三部——《没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过关键10年》登上当当网热搜榜、新书总榜第1位。

一、日积月累的写作耕耘+纪录片式的细致观察,呈现中国家长愿意细读的育儿手记

“其实出版社有建议过综合直播等方式来宣布新书上市的事。现在是‘直播时代’,大家越来越习惯于用视频观看来代替文字阅读了,很多的微信公号也加入了视频直播、图像传播的方式。像我们这样靠自己两口子日常写作来维护公号,实际上有点“特立独行”的感觉,我们也想过,这样做可能会失去一部分读者的关注。”“Michael钱儿频道”的创始人钱儿爸(本名韩涛)告诉记者,“很奇妙的是,在失去一部分关注的同时,我们得到的新的关注更多。这说明很多人还是有这种朴素的需求,就是他们愿意花时间来读你每天花时间用心写的文字。”

据悉,自2016年开始每天在“Michael钱儿频道”分享教养一对儿女的心得体悟,钱儿妈 “真实案例中的育儿实操手记”获得了600万家庭的追读,文章全网阅读量达8000W+。由中信出版社陆续编辑出版的钱儿妈《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给孩子立界限》在上市两年内一直稳居当当亲子家教图书畅销榜,并获得数十万读者的好评推荐。图书累积的高口碑也使公号得到反哺,在母婴公众号关注热度普遍遭受视频自媒体冲击的逆势下,“Michael钱儿频道”的关注人数反而得到稳步增长,而公号主笔钱儿妈的前两本书还成功售出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版权。近日新出版的《没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过关键10年》,在没有任何宣传推广的情况下,预售两天就在当当亲子家教类新书榜中跃升至前20位。

二、图书高口碑的背后,是一对中国夫妻在养育路上最真实的剖白和实践

教育专家、育儿大咖等纷纷加入出书队伍的图书市场中,为什么钱儿妈的书不退反进,还能持续获得读者认可?在本书的主编、中信童书总编辑王菲菲看来,钱儿妈的书让读者看到了“在全民育儿焦虑时代,一对普通夫妻在养育之路上最真实的剖白和实践”。

“如果你看过这个系列的书,你会发现,里面没有一板一眼的教育理论,钱儿妈最擅长的是捕捉孩子成长中的‘小事’,记录下在许多件这样的‘小事’中,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给孩子需要的陪伴。这也是我们在组稿时很深的一点感受——“实操性”,这不是说这本书会教给大家什么标准的育儿技巧,而是养育这件事本身就是充斥在生活的小事中,在与孩子相处的无数细节中。钱儿妈像一个尽责的纪录片制作者一样,她收集无数家长都在经历的那些育儿细节,把伴随孩子成长的烦恼、欣喜都记下来,把自己绕过的弯路记录下来,会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没有育儿公式提供给你,但是她会让家长重新审视自己可能忽略的养育的细节。在此次新书开售前,我们邀请了《父母必读》的主编恽梅老师试读,她读下来的感受,我觉得是对这本书比较中肯的评价,她说,‘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是当下父母为自己为孩子赋能的有效方式。这本书会让每一个家长更加珍惜为人父母的过程’。”

三、“钱儿妈总是用很细腻的方式,把我们的困惑都表达出来。”

从《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到《给孩子立界限》再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过关键10年》,作者钱儿妈用温暖的笔触,记录养育一双儿女的真实事例,文字中夹杂生活的五味杂陈,能使家长们读来会心一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孩子成长不同时期的细腻观察和对家庭教育的反思。内容不仅包括孩子入学前的亲子阅读、语言启蒙、安全感培养,入学后的集体生活适应、科目学习提升、课外课安排、心理落差应对等,还包括夫妻俩在育儿过程中的自我成长、情感关系维护等。

“如果说第一本书,是作为焦虑的头胎家长,在彷徨中的摸索,第二本书,是作为开始“松绑”的二胎家长,在从容与纠结中的进化,那么这第三本书,恰是我们内心与行动上更为自洽的养育回归了。”在《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自序中,钱儿妈如是说。她说,希望读者也能通过这三本书,拾获助力孩子成长的幸福 ,以及见证自己为人父母的宝贵成长。

这个系列是一部真正伴随孩子成长的,由焦虑到回归从容的养育实录。这三本书在图书市场上的脱颖而出,是伴随着“Michael钱儿频道”在竞争激烈的母婴自媒体中“特立独行”的努力而获得的。对很多关注这个公号的家长来说,“Michael钱儿频道”对他们意味着“一家子的陪伴”,孩子们喜欢听钱儿妈讲解牛津阅读树,喜欢听钱儿爸讲《西游记》《封神榜》等中国原创故事大人们在钱儿妈钱儿爸的文字中不断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

日前,“Michael钱儿频道”与中信出版社联合举办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过关键10年》新书分享会。当天有1000多位家长来参加活动,记者观察到,有很多人带着钱儿妈的三本书一起来现场,而他们手中的书很多都已经翻旧了。

“钱儿妈总是用很细腻的方式,把我们的困惑都表达出来。”一位现场的家长告诉记者。在全民育儿焦虑时代,或许,比起提供所谓“教育正确”的育儿技能,让家长正视、思考自己的困惑更难能可贵。

附新书公告: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过关键10年

宣传语

全套系获30万读者好评,针对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和现实,分享亲子沟通的解决之道。

学科短板提升、英语学习精进 、心理落差应对、阅读习惯养成、课外课时间规划、金钱观引导……家长如何助力,陪孩子走过关键10年?

基本信息

作者:钱儿妈(白雁飞) 钱儿爸(韩涛)

开本:16开,230*155

装帧:平装

页码: 272

定价: 56.00元

适读对象:主要面向小学生家长,对学龄前孩子家长也有参考意义

ISBN: 978-7-5217-1045-8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8日

编辑推荐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压力,每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多少都有一些焦虑。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如何陪伴和引导,让亲子双方都能避免焦虑,从容充实,是钱儿妈、钱儿爸创作这本书的初衷。

从《老师来电话了……》牵扯出的孩子集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到《我们家孩子全部的课外课安排,都在这里了》包含的父母对孩子课余生活的引导,每一件事都是中国家长普遍关心的。如何帮孩子克服因学习压力增加而产生的倦怠情绪?如何帮孩子养成持续性阅读的习惯?如何帮孩子找到有热爱、有坚持的课外课状态?如何引导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养成健康独立的人格?作者夫妻俩着眼于一双儿女的教养,重点回顾小学五年级儿子的成长历程,真实分享他们育儿路上遇到的坎、绕过的弯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几十个小故事,笔触幽默温暖,其中自然流露着为人父母的甜酸,能让每一个家长会心一笑。家长们在茶余饭后轻松翻阅几页,或许就能解答心中的困惑,缓解育儿路上的焦虑。

内容简介

孩子上小学后,学习能力、自律能力、人际交往、抗挫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考验。600万家长追读的育儿公号“Michael钱儿频道”联合创始人钱儿妈、钱儿爸聚焦10岁儿子的成长,首次联合分享,父母如何有效引导,帮助孩子顺利迈过学习、生活中的坎儿,养成精神上松弛不紧绷,情绪上积极努力,容易沟通的正向性格。

书中用一个个温暖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剖析中国家长在培养孩子路上共通的困难,并给出了亲身实践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 孩子集体生活中的心理落差如何疏导

2) 阅读习惯如何养成

3) 学科短板如何提升、英语学习如何加强

4) 课外课如何安排

5) 金钱观如何培养

6) 独立、自律的性格如何养成

……

本书也涉及了对3岁半女儿的教养经验,对二孩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早教也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钱儿妈

本名白雁飞,被读者们称为 “白大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中英语双硕士学历,英文纪录片专业翻译。专注儿童双语启蒙与教育十多年,讲解的英文学习教程广受孩子们喜爱。

2016年开始每天在“Michael 钱儿频道”分享教养一对儿女的心得体悟,文章被无数爸爸妈妈们长期追读。已出版的《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给孩子立界限》累计销售20万册,电子书逾15万册。获得新浪育儿频道颁布的“妈妈信赖的养育图书作者”奖等荣誉。

钱儿爸

韩先生,本名韩涛,语言艺术家,两获“金鹰奖”,两获“五个一”工程奖,解说包括《故宫100》《乔布斯传》在内的数百部国内外经典纪录片。在创建的百万粉丝微信公众号“Michael钱儿频道”为孩子们播讲了上千部中外经典绘本故事,并原创改编播讲包括《超级西游记》《超级封神榜》在内的数部中国经典作品。

目 录

第1章 孩子的世界,终要靠他自己去面对

老师来电话了……

人生舞台上,没有登不了台面的小角色,只有扶不上墙的小人物

戴发箍,穿皮衣,你要我去女厕所?

都怪你……对不起!

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远远超过父母讲一万次大道理

第2章 摆脱所谓“教育正确”

带着家有学霸的心送儿子去考试,结果被实力打脸

慢养的孩子,却让我看到快进的结果

从0到1,大宝走过的阅读坑,看二宝怎么填

孩子这么“笨”,却又这么“努力”,我该劝她认命还是继续

让我从小成为英语尖子生的方法,如今在儿子身上发光了

关于背诵,这些事或许你从没想到过

第3章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比放手要辛苦得多,但孩子的进展你绝对看得见

养孩子用的心、偷的懒,都会在未来某一天看到结果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什么?

从三岁多开始学花滑到现在,这是我们给孩子选课外课的经验(上)

从三岁多开始学花滑到现在,这是我们给孩子选课外课的经验(下)

我们家孩子全部的课外课安排,都在这里了(上)

我们家孩子全部的课外课安排,都在这里了(下)

第4章 积极的沟通与调整才最有效

孩子也不傻,你压迫他们,他们有的是办法对付你

你的一次赌气,一个转念,也许会影响孩子一生

你是不是也总使唤孩子?

辩解出什么结果不重要,被允许辩解才最重要

第5章 传递积极的人生观

养孩子,太算计怕将来孩子抠门儿,太“佛系”又怕养出个“大簸箕”,怎么办?

被戏谑像个“安静美男子”的妈,竟生出个有“公主病”的女儿

告诉孩子,天地如此广阔,哪里都不是终点

同病相怜,原来你家也有学乐器的娃

第6章 给孩子更多的妥协与宽容

家有“充电”五分钟,能管八小时的孩子,怎么办?

允许孩子犯错,再改错,允许有的孩子犯错一次,有的孩子犯错一百次

上一次的“告状信”还是班主任发的,这回校长都上阵了

我知道正确答案是不该妥协,却为何由着你这样任性?

教练离开视线的那一刻,我居然比孩子还会偷懒

第7章 明确孩子的特殊性,顺势而为

我好像有点儿拖孩子后腿了

爸爸,我最近是伴着你的呼噜声上床睡觉的

遵从父母的意志还是孩子的意愿,这是个问题!(上)

遵从父母的意志还是孩子的意愿,这是个问题!(下)

父母真难做,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怎么办?

第8章 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

影响孩子的,是你明明知道却不在意的那些……

你训孩子的那些话,往往用在自己身上更合适

我特别珍惜被孩子们抓住“小辫子”的那些时刻

媒体(专家)评论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当下父母为自己为孩子赋能的有效方式。这本书会让每一个家长更加珍惜为人父母的过程。

——恽梅 《父母必读》主编

在一件一件小事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这对父母通过与孩子有效的沟通,逐渐在育儿理论和回应孩子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平衡的能力”大概是我们所有心怀焦虑的家长都该学习的。

——粲然 童书作家 三五锄教育创始人

努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后天习得的韧劲。督促孩子,不一定意味着逼他含泪坚持,而是帮助他发现问题,适度调整。钱儿妈在细节上与孩子的沟通值得学习,不故作从容,也无惧焦虑,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需要的陪伴。

——蔡朝阳 书评人、儿童阅读推广人

读者评论

陪伴、陪伴、陪伴……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安排陪伴的时间,而是学着像白大人和韩先生一样高效陪伴,换着心态、换着方法地陪伴。

——焜焜妈妈

学习钱儿爸钱儿妈这样的处理方式,克制住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愿意接受的方式来沟通。

——沐沐

每次看白大人写有关孩子学习方面的文章,都能缓解自己的一些焦虑,如何使孩子更有主动性,如何引导他处理一些小问题,文章里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现实的小例子,比很多书中的理论知识更实用。

——小莹

特别感动,感动作为母亲对孩子的那份尊重和理解,感动作为母亲想要保护孩子天性的努力和付出,感动钱儿妈写出来作为父母的心声,既不入俗但又通俗易懂,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努力的。

——丁丁子汐聪

钱儿妈总是用很细腻的方式,把我们的困惑都表达出来。

——tian tian

很喜欢你们夫妻俩理性与感性兼备的育儿观,爱孩子却也讲究方法

——panda

白大人的文章逻辑性很强,模块很清晰,关键是给大家的建议和方法很实用,文字又形象生动有趣,总是那么温暖。每次读完都有千万种想法,想与孩子沟通,想更用心地对孩子们,想要做更好的父母。

——乔英杰

本书文摘

……

我说:“与我们孩子同级的张三李四王五的妈妈,确实早就不管写作业了,人家孩子也都完成得好好的。”虽然我相信有些孩子是真的能自己做得很好,而且我们也真的不是不懂得放手,但那只是别人的选择,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想法。在确保孩子具备把事情独立做好的能力之前,我们并不会彻底撒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来,一定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业安排和执行当然由孩子来做,不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我们还是会参与评定。最初是每天孩子做第一轮检查,我们做第二轮检查,慢慢地变成我们只做抽查,继而再慢慢降低抽查的频率。到如今,我们差不多每周只会抽检一次。

说实话,儿子上交学校的作业,每次得到的评价都没什么问题,“Well done(做得好)”“Good Job(做得好)”或是给个“很好”之类的评语,并不鲜见。但在部分放权却又不彻底放手的“监管”过程中,我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写作业取最低标准。语文学了十个新词,老师说至少选其中三个词语,各写三遍并造句。儿子便惜字如金地只选其中三个最短、最简单的词,造完句便是大功告成。

当然从完成作业的角度看,这无可厚非,人家老师确实没写后面的四个字(多多益善),一切凭孩子的自觉性。可是,从学习知识扎实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完成度,想要掌握余下的七个词,还是有困难的。随之而来的是,这一课有七个词学得模糊,下一课或许是八个,攒着攒着,就跟不上了。

然而共同检查或是抽查的方式,能够在初期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我也并不强迫他写全十个词语,但我会建议他去了解其他同学大致写了多少,至少不低于平均数,并在当天作业尽量写够五个词。

他照做了。没过两天,他笑嘻嘻地对我说,问了几个同学,都是写五六个词,他决定写八个。我还没说什么呢,他已经被自己的勤奋感动了。不过可以看到的结果是,他的字词记得牢靠多了。

又比如,每周我们会雷打不动地保持至少两次陪他精读。晚上妹妹睡着后我们带着他去咖啡馆,点一些坚果、一小盘不那么甜的点心,我们喝红茶加奶,儿子只要一杯白水。有时共读的是某个小说里的一个章节,有时是一篇我们都觉得很枯燥无味的科普文,也有时是能让儿子看得手舞足蹈的一本漫画书。无论读什么,这样的过程都会让我们尽可能地窥见孩子的长项与短板。

儿子平日就是个书虫,老师因他课间不去户外活动,总躲起来看书这件事,就跟我谈过好几次。按说我们早就可以放心地只管搬书给他,他都会一一读过。但正是在这样的坚持共读中,我发现了他的词汇弱项——很多英文单词放在常读的书中他都能读懂,但如果单拿出来,或是换到一本他不熟悉的书中,他有时会搞不清意思。

中文亦是如此,好好的字,当它以词语、固定名词或是成语的形式出现,儿子完全能掌握。但挑出单字,有些字就成了“陌生脸”,也有些字他认识却写不出来。但鉴于他读书速度极快,这样“脸熟”却并未真正掌握的词汇,立刻就被放过去了,而积累的问题,或许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发酵出来。

我也发现他对各种文章的行文方式关注甚少,更多的是追求快速阅读。因而在精读过程中,所有的概括总结部分,他都描述得既烦琐又容易漏掉关键信息。

而这些问题,都会对他的写作产生直接影响。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我们会和他分析探讨一些单词的词根和前后缀,或者用反义词等联想方式,来帮助单词记忆。我也会提醒他永远保持概括与思考的习惯。在概括每个段落时,不要用“这一个段落讲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原始人生活在大海遥远的另一边,有一天他们……”这样的讲述方式,而请他试着用“这一段讲了原始人钻燧取火的故事”的方式展开,后面再讲故事细节也不迟。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一点儿小小的提示,却能给孩子大大的启发和改变。很快,他的总结能力就有了起色,当他知道一篇文章的作者每段都要写什么时,换他来写作,他也就清楚了自己该如何去写。而同样的,当他掌握了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时,他就开始注意起以往被忽视掉的词性、词义以及一些常用词组搭配在一起时不能更改的样态。

我从这样的共读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孩子的知识盲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顺便讲解。比如有一天我们读到morse code(莫尔斯电码),他问我是不是braille(盲文),我们于是搜了二者的图片进行对比,又详细查了关于莫尔斯电码的背景知识。所有的查询过程,都是他来主导的,查完他讲给我听,偶尔我会对不清楚的地方提问。我们都从中收获了知识,而他比我又多得到了自信。

每次陪孩子读书或写作业,都会又一次提醒我,一定不要忘记,当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与阅读内容不匹配时,记忆是很难的,孩子更是如此。

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我追到第12季,其中生活日常和各种搞笑的梗,再提起时我差不多都记得,而主角Sheldon(谢尔顿)和他的一伙科学家朋友对话中的所有专业术语,我就像从没看过一样,全无半分印象。

唯有一个关于量子理论的术语Schrödinger's cat(薛定谔的猫),被我成功记住。原因是剧中用男女感情问题这种浅显易懂的话题,对它进行了讲解,并且不止一次地反复提及。当时我第一遍并没看明白,又特意倒退回去仔细看了两遍,并上网搜了资料直到自己差不多懂了。后来在其他电影或书中,再遇到这个词时,莫名就有种亲切感与不是“科普盲”的小傲娇。

理解了词汇学习和记忆的规律,也就明白了孩子有时记不住的内容,除了没有用心、复习不够这些因素外,还有些客观的原因,可以被避免和谅解。

此外我还发现,即便刚跟孩子一起振振有词地分析完单词记忆法,我也依然“撂爪就忘”。因而要懂得体谅孩子的不容易,第二天见他又忘了,再提醒一下就是,绝对不要无端地吼孩子为什么不长记性,是不是不努力。

有时我还会主动给自己和孩子制造一些小调剂,比如当他做在线阅读时,我会在他身后的工作台电脑前,看着屏幕上与他同步的PDF(便携式文档格式)文件,缓缓地读上一段。他会好奇地问:“你怎么能说出来我读的内容?”我装作若无其事地说:“哦,这个简单,以前读过,我都背下来了。”他瞬间“石化”,马上发奋起来,自己也非背下来不可。

当他结束阅读,题目也都做得很好了,我招手让他来看我的屏幕,然后和他一起爆笑。下次他不会再上当,但谁知道下次又会发生什么呢。时常有乐子,便总是有期待,不容易倦怠。

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越多,你越会发现,没发现问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表面上看到的岁月静好,未必没隐藏着惊涛骇浪。

这样的陪伴,相比起放手要辛苦得多,但孩子的进展你绝对看得见。总有一天你会放手的,不必着急,慢慢来,当孩子准备好的那一刻,会让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