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炒变炊粉炒?小吃业者好苦恼

图为各厂商贩卖的新竹米粉产品,有的已经改成「炊粉」。(刘宗龙摄)

新竹城隍庙内贩售「米粉炒」近30年的麦姓业者,认为如果改成「炊粉炒」恐怕客人会雾煞煞。(黄筱珮摄)

卫福部要求新竹米粉更改标示,新竹城隍庙的小吃业者多数不了解有此新规定,纷纷质疑「米粉炒」是否也要改名「炊粉炒」?业者说,新竹米粉多半掺加玉米淀粉增口感,「又不是有毒」,还变得更好吃,怒轰卫福部管太多,指「纯米粉」炒的米粉容易糊烂,没有几个客人爱吃。

在新竹城隍庙卖炒米粉近30年的麦姓业者,昨天听到卫福部的规定觉得不可思议。她说,从小到大都讲米粉、卖的也是米粉,突然要改名,很不习惯,而且玉米淀粉很Q弹,增加口感,客人都爱吃。如果要改成「炊粉」或「粉条」,那一定会让客人无所适从。

小吃摊更纷纷问,那与米粉有关的小吃,如「米粉羹」、「米粉炒」、「米粉汤」,是不是都要改名?招牌一改,客人肯定看不懂,而且这样劳师动众又要花钱,政府官员到底有没有「苦民所苦」?

昨天专程请假从基隆到新竹一游的罗小姐说,新竹米粉很有名,她与男友特地来吃,听到名称要更改,觉得没了特色,很可惜,认为政府应致力于管控食品添加物成分有没有危害健康,而不是在产品名称上着墨。

针对米粉业者抗议食品标示新制,表示将使新竹米粉失去竞争力,卫福部食药署副署长姜郁美指出,政策不会停摆,且为保护消费者,今(一)日将展开全国稽察。。

姜郁美指出,此举希望可以擦亮新竹米粉招牌,恢复传统以纯米制作的新竹米粉,揪出以玉米淀粉制作却伪装成纯米粉的米粉,且消费者有各自的喜好,就像有人选择橄榄油,有人选择调和油,但不能鱼目混珠。

量贩店皆表示将依法行事,但私下均担心一下子有4个名字出现在货架,将造成消费者混淆,卖场人员得花数倍的时间解释个商品差异。

据了解,一些老牌的人气商品如:龙口米粉,就已经改成龙口炊粉,速食的统一肉燥米粉也改成统一肉燥风味调和米粉,名字变得绕口不说,也让老口味宛若新产品。

台北市食药处长邱秀仪表示,卫生局将不定期稽查,7月1日起生产的产品,若未依规定标示,可处新台币3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罚锾;如标示有不实、夸张或易生误解等,可处新台币4万元以上400万元以下罚锾,违规产品应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继续贩售,若未遵行将没入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