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糖陷阱 缅甸拟重启密松水坝以争取北京外交支持

水坝筑起高墙使得下游鱼类无法返回上游产卵,造成生态变化而影响沿线居民经济生活。图为密松居民靠河嬉戏与捕鱼。(图/路透社)

缅甸传出军事政变、拘禁翁山苏姬之后,西方社会普遍采取谴责的态度。《外交政策》23日分析,相较于美国对缅甸政府采取制裁的态度,中国大陆论调上则较为谨慎而保守;甚至,北京希望缅甸能重启高达数十亿美元密松水力发电计划,而缅甸武装部队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近日也宣布拟恢复停滞不前的水电计划,以争取中国大陆对缅甸的外交支持。

不过,此语一出旋即引起缅甸民众关注。有鉴于密松水坝自2011因民怨反弹而暂停建设,缅甸军方恐小心行事。《外交政策》指出,政变迄今北京仅用「重大内阁改组」来形容,并让联合国声明与人权理事会的决议遭弱化部分人士忧心敏昂莱将密松水坝当作杠杆,换取北京对其政权的支持。

报导认为,自2011年暂停密松水电计划以来,敏昂莱就不断的将密松水坝当作和北京讨价还价的交易杠杆,进而打乱北京微妙的战略盘算。然而,中国大陆的回应举措不仅影响缅甸内政与陆缅关系,更可提供外界观察北京战略思考的重要途径。

对缅甸人民来讲,反对密松水坝与文化根源相关,即水坝本身破坏有如母亲一样的伊洛瓦底江重要性。反密松水坝运动起自当地克钦人,因其受建设影响最大。密松汇流区是克钦人发源地;但水坝的建设却将其根源淹没,至少47个村庄与1.2万人流离失所,而这又激化当克钦人对佛教统治者的长期不满。

甚至,除了文化与文明的根源外,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更是缅甸重要农业区;却可能随着水坝兴建而永沉水底,更促成当地人对政府的反感。

因此,北京无疑低估与不理解缅甸对密松水坝的反感。2001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缅甸国家和平发展委员会启动密松水坝计划时,外界对此一项目知之甚少;2008年,随着工程的推展,当地居民被迫迁移引发国际反水坝运动人士的关注。

缅甸环保组织警告工程对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以及下游生态造成的影响;中国大陆与缅甸研究团队更发表长达945页的研究报告,结论呼吁缅甸政府千万别兴建水坝。不过,当时缅甸国家和平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蒙艾(Maung Aye)访陆时仍与北京签署协议,将建设计划进一步扩大。

随着2010年文人政府上台,「拯救伊洛瓦底江」更成为全国性运动。民间反对组织形成紧密的网路,更与国际社会连结;与此同时,知名的演艺人员与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也推波助澜助其一臂之力。

除了强调对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成本;「拯救伊洛瓦底江」运动直捣水坝要害,即由于缅甸电网效能不彰,生产的90%恐输送至中国大陆。2011年,终于让缅甸总统登盛(Thein Sein)宣布任内将暂停该水坝兴建。

对此,北京的做法是将矛头转向美国,痛斥美国在背后下指导棋。报导认为,美国的确有提供少量资金给民间团体,并让登盛证实自己为改革者与减少北京影响力的总统;不过,后续发展却反映出缅甸民主改革仍有漫漫长路

随着翁山苏姬的全国民主联盟(NDL)赢得2015年选举,对于不受欢迎的北京项目,NDL更容易取得民众支持进而获取合法性,并缩短宣传运动需要的时间。与此同时,NDL也重审不当投资、重新谈判部分项目,并对外国投资进行更严格的环境与社会评估。

相较之下,北京则瞄准缅甸国防军非政府官员,企图透过由外部环境营建良好形象,进而让大环境有利于自己。包括政治人物、学者、媒体工作者、宗教领袖,都是北京经营的对象。

报导认为,中国大陆在推行一带一路时面对当地许多反弹,因此处理缅甸问题根本驾轻就熟。自洛兴雅人事件爆发以来,北京巧妙的利用当地反西方情绪,成为缅甸在联合国的保护者,而大幅提升影响力。

事实上,对中国大陆而言,随着云南省改向其他地区寻觅能源,密松重要性已不如过往,而北京也将目光投向其他项目;不过,密松依旧是北京重要施力点,报导认为这与习近平个人声望紧密相连,可追溯到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签字仪式

不过,如果北京以支持为诱饵,换取缅甸军政府的水电项目,可能造成与缅甸人民出现隔阂副作用。尽管北京愿意冒此一风险,但这类效益如今不只在缅甸发酵,更会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警惕。对北京而言,让沿线国家认为大陆愿意支持政变以换取基础建设,恐怕负面效益远超过正面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