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博雅揭北农、士林长照共通点 酸柯文哲同心圆变3公分

台北议员博雅。(资料照/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黄巈禾/台北报导

北农产公司及士林长照中心爆发群聚感染。台北市议员苗博雅21日指出,这两案共通问题都是疫调匡列、隔离、筛检不确实,无法确实消灭隐形社区传播炼,这正是进入三级警戒以来,她最忧心的问题。

苗博雅在脸书表示,北农零号病人最早在5月12日就出现,传到现在超过1个月,目前一市、二市已发现45人确诊,环南市场也出现15个病例,更让人担心的是,批发市场人流南来北往,实际蔓延范围恐比现在看到的更大,1个月以来,北市府运用实联制,将所有可能接触者找出做筛检与隔离,也没和北北基桃生活圈妥善沟通,反而是外县市找出确诊者,作疫调后才发现确诊者有北农接触史或足迹

苗博雅指出,匡列、隔离、筛检的问题,必须立即改善,才有机会截断病毒传播炼,但市府却着重在「打疫苗」,疫苗打了要2周才会产生保护力,且保护力是「保护不会重症死亡」,但有可能染疫,也可能带病毒传染给别人,换言之,以北农案而言,现在打疫苗,只是降低2周后因染疫而死亡的机率,但病毒还是会继续传,隐形传播炼也不会因为打疫苗而斩断,建议中央比照京元电子群聚案,协助北市府做疫调、匡列、隔离、筛检,并成立跨县市沟通平台,防止隐形传播炼在全国蔓延。

至于士林某长照中心,苗博雅指出,洗肾住民在6月7日发病,6月8日PCR确诊,长照中心6月8日当天就通报卫生局,长照中心确定有即时通报,市府说长照中心有隐匿要开罚,显然有误,安养护机构染疫非常危险,政府应立即介入做全院筛检,想不到士林某长照中心案,竟是因为筛检费用的问题卡关,长照中心第一时间自费10万元做全院快筛,并于6月9日向市府求助,希望市府帮忙做全院PCR筛检(快筛不够精确,有伪阴性问题,但长照中心一时之间没办法负担全院PCR费用)。

苗博雅提到,当时市府窗口表示无法派人到长照中心做公费筛检,要请示长官,之后就没下文,只能请长照中心自行带长者医院做自费快筛,几十位需要长照的长者,如何全部带去医院做快筛?市府承办人员表示没公文,无法派车,请长照中心自行找自费代步工具,长照中心只好自力救济,逐步做PCR筛检,有发现确诊就通报,直到6月12日,市府才协调医院协助长照中心做PCR,6月14日成立专案群组,才派出防疫巴士救护车协助住民移出,到6月16日才全院筛检完毕,从9日到16日,这中间流失的不只时间,还有宝贵的抢救生命的机会。

苗博雅提及,士林某长照中心群聚案,从6月8日一个案例,14天内演变成47人确诊,3人不幸往生,若6月9日就确实匡列、隔离、筛检,并即时安排移出,或许能避免悲剧,理解市府的公款动支有一定的程序,万一违反法令还会被市府高层政风送检调,所以她不责怪基层人员,但按既有规定,若匡列为接触者,都是公费PCR筛检,怎么会有市府无法出钱做全院PCR的问题?除非没去匡列为接触者。

同时,苗博雅也质疑,就算无法做全院公费PCR、公费派车,也可运用民间善款先垫付,后续再讨论如何分摊,怎么会因为费用问题,拖延救命宝贵时间?除非善款的动支还没有具体办法,钱先进来却不能用,市府募款专户已募到3亿7千多万,早应该有紧急运用的相关程序,实在不应该因筛检费用、交通工具费用的问题,拖延到抢救生命的时间。有善款不用,平白损失抢救生命的时间,也是一种浪费。

此外,苗博雅也特别提到某百货公司柜姐染疫的案件。苗博雅指出,柜姐在台北市上班,住新北市,6月5日确诊,6月11日新北市疫调通知台北市,柜姐在确诊前都有持续上班,按照台北市的「同心圆」「冷区歼灭」政策,市府应该「主动询问有接触未匡列」的人有没有做快筛的意愿,想快筛就可快筛,但百货公司同楼层的其他员工,迟至6月11日看新闻才知道有人确诊,许多员工有意愿做快筛,但等到6月17日,都没任何市府人员来询问,也没人告知如何筛检。

苗博雅表示,该百货公司其他员工因求助无门,所以向她陈情,她询问多个市府相关单位,得到的结论是,因为确诊者不住台北市,所以同心圆不适用,即使上班地点在台北市也不适用,若担心就自己想办法做快筛,喊得吓吓叫的「同心圆」「冷区歼灭」遇到跨县市案例,立刻破功,变成直径3公分,无法发挥任何主动侦测歼灭的作用。

苗博雅说,还有太多的状况,实在一言难尽,总之,对应目前的紧急情形,有3点具体建议包括:一、北农案、士林某长照中心案,再次显示即时匡列、隔离、筛检、通报的重要性,希望市府不要再发明新名词,先把过往一年半证实有效的方式做好。

二、打疫苗不能取代匡列、隔离、筛检,打了疫苗只是保护不会重症,还是有可能染疫,还是有可能传染给别人,疫苗已普及施打的国家,最大的成效是减少重症、防止医疗崩溃,并没有达成清零,匡列、隔离、筛检才能斩断传播炼,希望市府不要又陷入「疫苗斩断传播炼」的迷思。

三、针对各种紧急状况,市府高层应针对善款运用制定简明、易懂、便利基层公务员紧急运用的办法,搭配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各界检视善款去向,不要辜负捐款人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