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画政变的全是最亲密的人
人心难测,他也完全可能再做相反的安排。其次,即使太上皇的舐犊之情可以依恃,但是,太上皇与皇帝之间二元权力核心的格局仍然不会打破,双方的矛盾依然存在。只要这个矛盾没解决,双方迟早得有一拚!迟拚不如早拚。
第二,它意味着大唐王朝政治矛盾的双方已经置换。本来,李隆基当太子的时候,矛盾的双方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睿宗李旦起到仲裁调节的作用;但是,一旦李隆基当上皇帝,矛盾的双方就变成皇帝李隆基和太上皇李旦,变成他们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了。而太平公主,只是太上皇与皇帝博弈的一个筹码而已!第三,这次政变真正考验着太上皇李旦和皇帝李隆基的关系。本来,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旦和儿子虽然有矛盾,但还是儿子的保护者。可是,李隆基这场流产的政变让他明白,他和李隆基之间,只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真皇帝!现在,为了当这个真皇帝,李隆基已经出手了,那么,他做为太上皇应该怎么应对呢?先天元年十一月,李旦抛出一纸诰命:命皇帝离开京城,出巡边疆!这道诰命的意义太重大了。它说明李旦真的动怒了。一旦离开京城,李隆基就有可能被废黜,这可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那么,李隆基是否会陷入一场灭顶之灾呢?没有。
迟拚不如早拚
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先天二年(七一三年)的一月,李旦又宣布皇帝巡边改在八月份进行。为什么改期?因为李旦犹豫了。废黜皇帝,那将是多大的一场政治波澜呀!李旦是一个对唐朝有责任感的政治家,他不想让唐朝再次陷入动荡。正因为如此,他才提前退位,让儿子李隆基接班的。可是如果废黜皇帝,自己原来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再说,李旦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在此前长达几十年的政治斗争中,他已经失去太多亲人,现在,他不想置儿子于死地。想到这些问题,李旦又犹豫了。他没有取消巡边的安排,但是,把巡边的日期推迟,算是以观后效。这个决定既不是进,也不是退,而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决定。可是,优柔寡断是政治家的大敌。那么,李旦优柔寡断,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后果非常残酷,由于李旦的这次犹豫,李隆基准备进行第二次政变了!怎么回事呢?
大约在先天二年的六月左右,有三位谋士先后给李隆基出谋画策了。第一个是王琚,就是那个在李隆基面前说当今天下只有太平公主,有战国策士风范的人。自从那次事情之后,他就成了李隆基的密友。王琚对李隆基说:「事迫矣,不可不速发!」没多久,因为倾向李隆基而被贬到东都洛阳的尚书左丞张说也表态了。他派人从东都千里迢迢给李隆基送来一把佩刀,意思很明白,赶快武力了断!第三位劝李隆基的是诛杀韦皇后时立功的大臣崔日用。他从荆州到长安汇报工作,趁这个机会也劝说李隆基赶快政变。
大家可能会想,太上皇不是已经把巡边的日子推迟了吗?这算是太上皇退了一步。按照情理,皇帝也该退一步才是。怎么不退反进,还要政变呢?其实,这些谋臣劝李隆基准备政变是对的。首先,人心易变。太上皇此时推迟巡边日期,看起来对李隆基有利。
但是,人心难测,他也完全可能再做相反的安排。其次,即使太上皇的舐犊之情可以依恃,但是,太上皇与皇帝之间二元权力核心的格局仍然不会打破,双方的矛盾依然存在。只要这个矛盾没解决,双方迟早得有一拚!迟拚不如早拚。
怎么拚呢?崔日用马上勾勒了一个政变方案。他说:「太平谋逆有日,陛下往在东宫,犹为臣子,若欲讨之,须用谋力。今既光临大宝,但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奸宄得志,悔之何及!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党,则不惊动上皇矣。」大体的意思是说,第一,政变必须针对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这才师出有名;第二,太平公主是臣,李隆基是君,具有身分上的优势,这个优势要用好;第三,先解决军队问题,再解决政治问题。这是行动顺序。这三个元素,基本算是把政变的轮廓勾画出来,不愧是政变老手!这让李隆基觉得非常信服。李隆基是个英武果断的人,眼看八月份一天天临近,他最终决定,听从谋臣的意见,拚一场!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同时逼太上皇彻底放权!
谋臣们帮李隆基下了政变的决心,可是,政变总得需要一个理由,这样才能师出有名。这时,有个人出来给李隆基帮忙了。谁呢?魏知古。我们在提到太平公主势力的时候,说当时是「七位宰相,五出其门。」那也就意味着,还有两个人不是她的势力。这两个人一个叫魏知古,另一个叫郭元振。
魏知古是何许人呢?他本来是唐睿宗李旦当相王时的故吏,李旦当了皇帝,才把他提拔为宰相,因此算是太上皇的人,无论对太平公主还是对李隆基,他都处于中立地位。他的中立地位使其对两方面的情况都知道一点。
吸取上次泄密教训
这时候,魏知古探听到,太平公主那边似乎也在搞阴谋。什么阴谋呢?根据《旧唐书》等史书的记载,魏知古探听到一个惊天秘密,太平公主打算在先天二年七月四日政变。探听到这个情报怎么办呢?要知道,魏知古貌似中立,其实政治态度更倾向于李隆基,与李隆基早有私下交往了。这时候,紧要关头,他把这件事汇报给李隆基。听完魏知古的汇报,李隆基当机立断,就把这件事当作政变的导火线。政变的决心已下,导火线也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具体执行。谁来和李隆基一起政变呢?这一次,李隆基可是吸取上次泄密的教训了,和他一起谋画政变的全是最亲密的人。《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列了一个参与者的名单。我们可以把他们划分为三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