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世界顶尖乐团BRSO,上课了!

图、文/MUZIK

BRSO在舞台上与唱片贡献其演奏专业之外,其实还有另一项同样重要的工作:教育。当今乐团不只是作为艺人,在舞台上演奏音乐灌录唱片,将音乐一瞬间的感动传达给听众——尽管这依然是音乐生产相当重要的一部份——在这种传统消费途径之外,BRSO也深知,要让音乐的感动能一样深刻地传达到更多人的心中,则有赖于教育;而要使乐团在几个世代之后,都还能以一样的高度水准在舞台上用音乐继续感动未来的听众,那同样地也是有赖教育。究竟世界顶尖的乐团,上起课来是什么样子?

从小就听最好的—亲子青少年推广音乐会

▲「纸箱横笛」让儿童知道学校课桌椅原来还真的能当作乐器

BRSO作为世界最顶尖的乐团之一,最好的学习方式,便是与乐团近距离互动,并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录音能够取代现场聆听的强烈体验——尤其是由世界顶尖乐团带来的现场演奏。想当然,BRSO的推广活动会包含了亲子共赏的音乐会,同时备有相关导聆或是排练参观。某些音乐会的主题成人而言都相当值得玩味,诸如舒曼萧邦李斯特作品选粹,或是拉威尔《克罗埃与达芙尼》——不过这都是特别为了5岁以下幼儿安排的节目。虽然音乐本身就能是吸引幼童注意力的绝佳力,偶而还是会需要其他元素来辅助,毋宁说「诱拐」幼童跌进古典音乐的缤纷兔子洞里,说学逗唱都是不可或缺的法宝;然而像是2012年的故事音乐会《火鸟》(Flammenvogel),请来具备贵族身份的知名女演员宋妮.梅勒斯(Sunnyi Melles)担任说书人,再加以BRSO与名钢琴家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演奏的乐曲烘托,就算注明是亲子取向的音乐会,对成人听众本身来说同样是魅力难挡。而2017年的儿童音乐会《纸箱与横笛》(Kartons und Querflöte)则是一场在体育馆中举办的解说音乐会,在详细展现打击乐器的特性、使用常见生活物件玩音乐之外,在这个场地当中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带领儿童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打击乐器演奏,邀请儿童往音乐更靠近一步。

怎么玩都好玩—音乐不只用耳听

▲「盖希文计划」不靠乐谱只靠默契的大合奏

「聆听、观赏、参与并贡献;提问并讨论,实验并创作、录音并写作:这是BRSO提供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节目。主动探索音乐有许多可能的方式,不论孩子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何,都有机会能与世界级的音乐家并驾齐驱。」

就BRSO在12~13乐季的教育节目手册开头当精要地点出「探索音乐」的定义看来,他们认为学音乐最好的方式,远不止于坐在位子上听人演奏或是讲解(然后行礼如仪地拍手);而是主动参与。儿童跟随音乐摆动起舞是一种与音乐最直觉的互动,而BRSO的「反应工作坊」(Response Werkstatt)则将这种身体与音乐的互动再往上提升一个层次。反应工作坊是针对有演唱或演奏能力的青少年开设的即兴工作坊,学员们能够在回应作曲家以及BRSO团员抛出的素材当中,开发身体最深层的音乐性。2015年的「盖希文实验」(Gershwin-Experiment),学员们在作曲家特连纳(Fraser Trainer)与两位BRSO弦乐手的指导下,从肢体放松、韵律感到声音素材等,一步一步带领新乌姆市(Neu-Ulm)的年轻乐手们完成一首不须记谱的合奏。在这系列工作坊当中,学员并非只是开发自己的即兴演奏能力,最终目标是能跟着一大群其他学员们自发而和谐地完成作品;亦即,每个人最终都能摸透这部即兴作品的创造思路。同一年由澳洲作曲家米利根(Cathy Milliken)与BRSO小提琴家德.福洛(Nicolaus Richter de Vroe)等音乐家带领30名中学生进行的即兴人声工作坊,意义则不只是由资深音乐家「指导」青少年完成一部作品,而是让学员们的自发律动取代米利根单人意志,替她的大型作曲计划《大地戏剧》(Earth Plays)完成一篇「音乐序言」。

思考更进一步—深入理解音乐

▲在BRSO弦乐手们面前以诗歌回应哈斯第二号弦乐四重奏的两位中学生

不过,若音乐值得被人类分享并传承,那会是由于音乐并非被局限在一些人发出声响、而另一些人单纯聆听这样的回路当中;音乐实际上只是整部历史与文化实践错综复杂网路中的一个环节,而BRSO所希望的正是让青少年们了解怎么听懂音乐,然后从音乐出发走向人类文化其他面向。但该怎么听?

「即时」(Echtzeit)系列之《罗密欧茱丽叶》,由BRSO的教育专员以说明带领四名青少年理解普罗高菲夫《罗》剧,并自己编写脚本,亲自上场成为BRSO校园音乐会上的导聆。而2016在巴邦符兹堡的一所高中内,BRSO部份的团员到场演奏了作曲家与作品对学生而言都相当陌生的哈斯(Pavel Haas)第二号附击乐的弦乐四重奏《猴山》。在第一次演奏之后,导聆人借由拆解每个动机、乐曲意象,并由音乐家直接示范,让学员体验其中的「诗意」——而学员的回馈,便是以这部作品主要的意象作诗并朗读。「我们不想作传统的浪漫主义诗歌;我们想做点叛逆的。」以叛逆的诗应奔放的曲,何尝不是一种与音乐的互动呢?

而「问号」(Fragezeichen)系列音乐会,则又更深一步,在四个小时的演奏与问答时间当中,围绕在像是「我们都是浮士德吗?」、「布鲁克纳含有多少华格纳?」之类的主题上,由指挥家、乐团乐手、独奏家、乐团学者等人诱导式提问,让学员得以不同专业角度理解乐曲所系的历史时空——那就是借由音乐认识自己,正如同德国的教养(Bildung)传统所重视的一样。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

《MUZIK阅听古典乐》

《BRSO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