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稀土打爆老美 陆为何还不动手? 专家曝真正原因

美媒专栏文章分析中国意识到,将稀土贸易武器化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反效果。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区,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新华社资料照)

中美角力不断,在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也未见缓和,之前曾有媒体称中国考虑限制向美国出口稀土,以精准打击其高科技产业,而中国官媒则随后为此一说法灭火,美媒专栏文章分析,如果稀土真的是绝招,为何中方迟迟不出手,其实是因中国清楚意识到,大打「稀土牌」,可能加速各国供应多元化,产生更大的反效果。

之前,英国《金融时报》曾报导,中国正研究是否透过限制稀土出口,来打击美国国防部门及其承包商,进而影响美国生产F-35战机,造成断链危机,但随后中国官媒《环球时报》为这一论调降温,强调大陆不是稀土出口的绝对垄断者,「精确摧毁能力」可能不会如一些人想像那样强。

最近,美国财经媒体专栏作家David Fickling则发表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把稀土武器化势必适得其反(China’s Weaponization of Rare Earths Is Bound to Backfire)》,分析中国冷静地认识到,中国打「稀土牌」其实是弊多于利。

文章提到,中国在2010年中日爆发钓鱼岛争端时,曾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的确能产生牵制日方的效果,但此一事件也令各国意识到,由于中方欲以稀土作为地缘政治武器,西方必须寻求稀土供应多元化。事实上,日本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果真寻求与澳洲最大稀土生产商Lynas合作,以极低利率投资该公司建立无中国供应链

后来,Lynas每年从澳洲威尔德山(Mount Weld)矿山马来西亚加工厂,生产近2万吨的稀土氧化物,足以完全满足美国需求。Lynas上个月还签下合约,在美国德州建造一座年处理5千吨稀土的新设施,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美国国防部去年还推动一系列项目,扩大美国稀土加工量,包括MP Materials经营的加州山隘(Mountain Pass)矿场

文章指出,中国当年以稀土供应反制日本,却被指促使西方开拓稀土供应多元化。中国2010年占全球稀土产量的98%,但到去年已降至58%。David Ficklin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可能通过威胁其稀土供应而使世界颤抖,但已经过去很久」。

然而,与2010年雷同例子还有许多。文章并举例,1970年代阿拉伯国家利用其石油出口的优势,推高原油价格结果反促使全球能源供应多元化,富裕国家减少用燃油发电,转而建造煤炭核能发电机,同时又在西伯利亚墨西哥和德州挖掘了新的油井

此外,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 Nixon)1973年对大豆实施出口禁运,以帮助遏止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结果曾依赖美国大豆供应的日本,帮助建立了巴西大豆产业,以使其进口基础多样化,现在巴西是全球最大大豆生产商。

最后,文章也强调,中国已意识到,将稀土贸易武器化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反效果,这大概就是中国迟不出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