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都的微光

散文

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率军二万五千人横渡台湾海峡,攻进台江内海包围热兰遮城,战役结束之后,一名士兵屯垦营田,往后迎娶平埔族女子从此定居台南。至今我们家族在台南已经历了三百六十个春秋。我成长于永康的大桥,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绿地和建筑的比率非常协调,巷道干净,房子都暖心可爱。童年的我总期待放学,背著书包文具店买文具,或者到棒球打击场门口买古早味红茶,再到对面的白天鹅美语补习班宫崎骏的电影;一个礼拜有三天到老师家补习,周末相约同学家玩大富翁,再一起去成大打球。

在我心中,台南不同于其他城市,台南也不同于其他乡村;台南就是台南,不管对我还是对台湾而言,台南都有着绝对的不可取代性。

顾蕙倩学姊成长于台北,却是一位真正的台南作家。她往返双城,同时往返今昔,精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亲自走访杨逵、叶石涛杨炽昌陈秀喜、白萩、蔡素芬生活过的空间。她穿梭府城蜗牛巷、新美街、大铳街,走过一条又一条府城独有的红砖道;烈日下七股的盐田新化大目老街;也来到温泉之乡关仔岭,合十参拜碧云寺。她按文索骥,满载深厚的情感领会光阴的秘密,古都的百年繁华与沧桑被她重新拾起、还原、归位,完成这部不可多得的文化散文书写。

书中介绍文学家的方式尤其特别。顾蕙倩以小说笔法报导文学注入新的活力,文章在虚实之间延展,任想像奔驰,再蔓生出新的故事。有时她推出作者现身说法,只见杨炽昌娓娓道来对初恋女友民子的思念,陈秀喜则回忆起山中建造笠园的过程;有时她改让小说人物走出故事来与作者对话,由《葫芦春梦》的男主角铜钟仔为我们介绍叶石涛,《盐田儿女》的女主角明月则介绍蔡素芬;有时她又以旁观者的角度「笔记白萩」,或者更天马行空,让那朵压不扁的玫瑰来说说「我所知道的杨逵」。全书既像是一本文学改编的作品,也像一部视角丰富的纪录片,呈现历史的幕后花絮,侧录了诗歌和小说的旁枝,圆满了那些带有遗憾与不舍的文人情感。

也是这本书触发我留意作家与在地的互动,趁此机会我想补充介绍一位诗人

风车诗社发起人之一的张良典(1915-2014,笔名丘英二),台南州立第一中学校(今台南二中)毕业后,进入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今台大医学院)就读,喜爱文学的他开始以日文写诗,作品发表于《台湾文艺》、《银铃》、《风车诗刊》等文学刊物。二二八事件他受到牵连入狱九个月,出狱后搁笔从医,在台南大同路上开设「良典诊所」,往后行医五十载,据闻每天他骑着改装的摩托车外出问诊,足迹遍及南台南与一水之隔的高雄,目前次子张正武先生仍在本址行医。儿时我即知道这家诊所,回台南教书后每次经过诊所门口,我常想诗人丘英二或者张良典医师,他到过台南哪些地方?走过哪些巷弄?

那些和他一起生活在这座古都的人,对他还有印象吗?

他会怎么说自己的故事?

如同年年绽放的花树,我想台南还有许多文史风华等待我们细细品味。期盼未来蕙倩学姊能继续走读台南,写下更多台南的文学风景。(本文摘自《盐田、新美、葫芦巷:台南作家追想曲》一书,博扬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