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为什么我们叫不出原住民的名字?

图文/镜周刊

你可以立刻叫出多少原住民朋友族名呢?

虽然原住民人口只占台湾总数 2.4%,但每次有重要的国际场合竞赛时,他们的身影却从来不曾缺席;然而大家经常忽略的一点是⋯⋯他们的传统名字经常是被忽略、缺席的⋯⋯

八月底,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在台湾代表队优异的成绩风光落幕。撇开台湾每次在各种国际场合都会祭出的原住民歌舞表演,这次的赛场上,台湾原住民朋友们的表现仍然十分抢眼。例如举重选手郭婞淳和陈士杰、田径选手杨俊瀚和陈杰女篮球员陈晏宇和罗苹等人,相信大家都还能记得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根据原民会统计,在此次台湾代表队总共 371 名选手中,有 53 名原住民选手(其中 32 名为阿美族),占总数约 16.7% 。不只参赛人数众多,原住民代表夺牌的也多。此次原住民选手直接或间接(团队)为台湾拿下的奖牌数共 11 面,占总数 12%。以台湾原住民总人口数约 55.7 万人计算,约只占台湾人口 1/42 (2.37%)来看,原住民朋友的「贡献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此次世大运为数众多的原住民选手中,没‧有‧任‧何‧选‧手使用原住民族名参赛。为什么?事实上,不仅这次的世大运有这样的现象,就算是被台湾视为「国球」的棒球运动也是ㄧ样。根据中华职棒与原住民棒球协会统计数据,2017 年赛季中,有 38.7% 是原住民选手,比例非常高。然而,在 2011 年赛季陈镛基(Mayaw Ciru)、林智胜(Ngayaw Ake)等人率先改穿印上他们族名的球服之前,中华职棒选手是 100% 使用汉名出赛

退一步来说,以台湾占绝大多数的闽、客、汉族群来说,在不刻意搜寻资料的情况下,一般人可以立刻叫出多少原住民朋友的族名呢?答案恐怕不多。

然而,这未必是汉人问题,也未必是原住民朋友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从历史谈起。

1945 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隔年 5 月 6 日颁布《修正台湾省人民回复原有姓名办法》,并强制要求原住民在 3 个月内改用汉姓、汉名。几千年来,原住民第一次被强制以一个连自己也感到陌生的名字生活

1984 年,台湾原住民族权利促进会发起正名运动,除了要求政府修正「山地同胞用法外,也希望能在正式的身分证明文件上恢复自己的名字。 1995 年,立法院通过《姓名条例修正案,原住民终于可以在身分证上登记自己的族名,但由于变更姓名意味户籍、驾照、银行帐号等相关证件必须一并更换,且必须以汉字拼写,又有字数限制,加上主流社会普遍不了解原住民姓名等阻碍, 20 年过后的今天,原住民恢复族名登记的比例始终不高。

根据内政部统计资料,截至 2017 年 8 月为止,在身分证上恢复族名登记的原住民总数,仅有约 2.9 万人,占原住民人口总数约 5.25 %。而在这 2.9 万人中,更仅有 4,265 人完全扬弃汉名,仅登记原本族名,占原住民人口总数约 0.77 %。

换句话说,政府开放原住民恢复族名登记 22 年来,仅有 0.77% 的原住民完全舍弃汉名,只用族名生活。

但,我们真的可以说这是正名运动的失败吗?有没有可能是登记程序太困难,而导致原住民意兴阑珊?又或者是整个社会对于原住民的不友善,才导致他们不愿意恢复族名?

2017 年 6 月 14 日,《原住民族语言发展法》公告施行,16 族原住民语言也被视为「国语」的一部分,不只正式公文书上可以使用原住民语言,就连身分证上使用的姓名,也不强制一定要使用汉字拼写了。只是,这真的可以改变什么吗?

以下,请观看《镜传媒》针对原住民命名规则、文化所制作专题报导,一起来了解为何「还我名字」这个看来简单的心愿,却遇上了那么多的困难。往后,当我们在听到有人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时,也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这块土地上,有多少人被迫丢失了姓名。

阅读完整专题报导>>>

更多镜周刊报导你的名字 - 为什么我们叫不出原住民的名字?一起回家:原住民传统领域吵什么?挑战自己!我们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