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裕民力助国家队 晋升国际队

工研院副院长裕民表示,工研院发表新冠病毒检用的「核酸分子检测系统」,可在感染初期的0至7天病毒浓度尚低时即可筛检与确认,精准度高达90%。(郭吉铨摄)

正压式检疫亭。(工研院提供)

俗称「开罐」的核酸分子检测系统。(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副院长彭裕民简历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工研院先配合组建口罩国家队、又推出病毒筛检疫开罐、减轻医护人员负担的正压式检疫亭,研发首台医疗级呼吸器原型机,以及智慧居家管理APP,成为疫情中不可或缺的尖兵。这支防疫国家队作战群,背后有一位后勤指挥官,就是62岁,在工研院服务32年的副院长彭裕民。

一个阳光炽热的午后,彭裕民坐在会议室内,回想肺炎疫情初始工研院投入的起点。他说是在农历年时,到大卖场看到口罩被抢光,意识到当年SARS来临时的恐惧感回来。因此春节恢复上班后,内部立刻对此召开会议。

被誉为台湾之光

彭裕民是材化所长出身,发明全球独创的电池短路绝缘材料STOBA,让他被誉为「台湾之光」。疫情会议召开后,掌舵前瞻研究的他负责技术领域,另一位副院长张培仁对口政府平台。两人先要前端部队把疫情产品需求调查出来。

当时工研院盘点50项左右清单,但审查后打掉一半,剩下2、30项。截至目前为止,已正式发表防疫相关技术与产品8项,缴出好成绩。        「这次给大家最深刻的感觉就是口罩国家队。」彭裕民说,疫情开始时,当时的经济部长沈荣津法人、材料、厂商汇聚一起,组成口罩国家队。工研院以自身检测,找不良率专长,与厂商一起讨论。最终协助口罩日产能在疫情严重时拉升至1500万片,给大家一个安定的心。

口罩之后,国家队愈做愈进入核心,像新冠病毒筛检「核酸分子检测系统」(简称疫开罐)。彭裕民说,疫开罐是针对新的病毒,怎么把装备零组件准备起来,还要官方验证。加上台湾确诊数少,因此一直跟团队说,要跟国外巴西、美国、捷克泰国等,进行国际合作

鉴于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必须花5至10分钟穿全套「兔宝宝装」,工研院也与台大新竹生医、新竹马偕合作开发正压式检疫亭。回溯当初在光复院区讨论这件事时,彭裕民当场同仁立刻跟医院副院长回去,把医护人员需求了解清楚,一刻也不耽搁。

研发APP节省人力

另外,看到新冠疫情居家检疫,邻里长一天要跑好几次,彭也马上请资通所同仁跟新竹市合作,研发智慧居家关怀管理系统APP,为邻里长节省人力。

从口罩、检疫亭,到居家智慧管理系统开发,彭裕民很强调使用者需求,有问题回馈立刻改善,「每一个产品都是从需求来的。」

疫情突如其来,资金部分也得忙着筹措,这部分彭裕民也承担要角。他说工研院自身有3到5年长期前瞻计划,一年预算约13亿,政府先让工研院自主挪移5000万研究。另工研院研发奖金,彭也争取先拨5000万,凑成1亿,把经费先转用到防疫计划上。

这次台湾疫情守住,加上台湾市场不大,彭裕民因此强调把握时间,乘着全世界还缺的时候,赶快把防疫产品做出来让全世界用。大家一起去努力,把台湾国家队变成国际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