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5种宝宝会出现的「怪毛病」!
学龄前的孩子有时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感到奇怪的行为,譬如摸生殖器、咬手指、啃指甲、挖鼻孔、玩头发…等,为何孩子会出现这些小怪癖?这些行为是否会影响发育?来听听儿童职能治疗师怎么说: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职能治疗组儿童组长谢明洁表示,0~3岁的孩子会透过各式各样的动作去探索自己的身体,当他发现摸生殖器会让「鸟鸟」有反应,会觉得有趣而反复把玩。此外,男性生殖器会在早上起床时出现自然的生理反应,当孩子无意间碰到发现「摸了很舒服」,就会反复做同样的动作。
如何改善摸鸟鸟?
对孩子而言,生殖器就像一个玩具。只要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孩子就不会去把玩它。
怪毛病2.喜欢把手放进嘴巴,或把指甲咬得乱七八糟
这种行为有3种可能,一种是孩子紧张焦虑需要自我安抚;一种是孩子的触觉较迟钝,需要透过嘴巴获得感觉刺激;一种是孩子想要探索或认识自己的身体。
如何改善吃手?
如果孩子是因为紧张害怕做出这种行为,要先找出让孩子紧张害怕的原因,让孩子远离让他紧张害怕的人、事、物,接着再安抚孩子,告诉他爸爸妈妈会陪着他,不用害怕。如果孩子吃手的目的是调节触觉,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多增加玩沙、玩黏土、玩面团、踩草地…等触觉刺激。
0~2岁的孩子会用手和嘴巴去探索、认识自己的身体和环境,佛洛伊德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口欲期」,皮亚杰则称为「感觉动作探索期」,两种概念基本上差不多,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动作发展、提升认知及游戏能力。如果孩子吃手是为了认识身体,不必刻意限制,只要将孩子平常可能会碰到的物品清洁干净、避免让孩子将小物件放进嘴巴就可以了。
怪毛病3.爱偷偷挖鼻孔,怎么劝也劝不听
从生理角度来看,有可能是因为鼻塞不舒服。从成长发育的角度来看,孩子满8个月以后会对空间建立初步概念,开始探索各式各样的孔洞及容器。当孩子发现鼻孔有洞,就会透过挖鼻孔来满足探索的欲望。
如何改善挖鼻孔?
平常可以多给孩子玩存钱筒、形状配对板、形状套套桶、积木桶等投入式或形状配对的玩具,满足孩子对触觉回馈及空间认知的需求。
在婴幼儿时期的异常表现多半是阶段性行为,通常半年左右就会自动消失,不需要过于担心。建议爸爸妈妈可以设定一段时间观察,利用改变情境或提供玩具调整孩子的行为,如果超过半年还是没改善,再带孩子就医检查。
谢明洁学历:长庚大学早期疗育研究所硕士 中山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学士经历:台大医院新竹分院职能治疗师现任:台大医院新竹分院职能治疗组儿童组长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职能治疗师
完整文章内容请参考:【婴儿与母亲】2020年8月号。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