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亲揭阳金公路、中横辟建血泪史 深入偏远山区「数月不能回家」
▲公路总局今举行《越山临海记及青涩的中横》联合新书发表会,交通部长林佳龙也亲临现场。(图/记者赖文萱摄)
公路总局今(20)日举行《越山临海记及青涩的中横》联合新书发表会,内容找来耆老亲口讲述当年辟建道路过程中的血泪史。其中,中横通车至今已一甲子,当年离乡背景前往偏远山区数月未回家的台湾第一代工程师,如今已逾80岁,由于忆之不易,记之更须及时。
《越山临海记-台2甲阳金公路》为目前最完备阐述台2甲阳金公路辟建由来,沿途特色地景、人文历史变迁之著作,透过文献和口述资料,仔细介绍过往迄今的商家、建物、人物风景与故事,同时也是一部沿线居民的生活史。
今年已经96岁的朱老土与其子朱木山2人都参与过阳金公路辟建史,朱老土过去担任公路总局工程处的料工,当时各项筑路养护所需的材料,如钢筋、水泥、桥梁钢梁、木材等都需入库管制,再由料工搬料至工地使用。朱木山在父亲引领之下也进入公路局工作,更协助一工处荣获无数金路奖荣誉,现在更是退而不休,大力帮忙复兴工务段荣获优良景观第一名。
朱木山说,听耆老讲述,在当时还「没路」的时候,翻山越岭相当辛苦,如果要去市集,太阳还没升起就得出门,回家更是要摸黑,不过,台2甲线在许多前辈努力下,才成为今日便利、又舒适的景观大道,让朝夕相处的在地居民变得更加幸福。
▲公路总局力邀耆老讲述当年阳金公路的开发史。(图/记者赖文萱摄)
阳金公路的开发史,与本岛其他公路的辟建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是早年先民为了民生运补需求,透过人力所走出的道路:满清时期,阳明山区的采硫业开始发达,使用这条道路来开采硫磺的人口增加,而渔民亦利用这条古道,担着鱼货翻山越岭,故有「鱼路之称」。
阳金公路在采硫者和渔民之后,依序走入日军、国军和美军的足印,不同时代的步伐一起踩踏出阳金公路现今的模样,在台湾,没有一条公路像台2甲阳金公路这么深具国际观瞻性,日美台的文化特色都在这条路上展现。
在公路总局管辖的台湾道路中,很少有类似「台2甲」公路如此丰富又特殊的案例,从最繁华的都会,进入僻静且充满自然生态的国家公园,再到北海岸辽阔的碧海蓝天。
▲中横公路通车至今已一甲子,当年台湾第一代工程师,为造路离乡背景前往偏远山区数月不能回家。(图/公路总局提供)
另外,中横公路通车至今年5月9日已一甲子,公路总局特聘写作中横之专家李瑞宗教授执笔,此书定名为《青涩的中横》。当耆老讲起中横时,总是回到少年时代,思念是一致的反应,也会惦记家乡,想到父母,毕竟交通没那么方便,联络没那么容易。
书中以地理环境由西而东,说中横一甲子的点滴,全书20余篇故事。从「梨山产婆」开始,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隐喻中横的通车,如新叶,如初花,如小孩茁壮,带来希望。中横一甲子,当年离乡背景前往偏远山区数月未回家的台湾第一代工程师,如今这些人皆已逾80岁,忆之不易,而记之须及时。
▲当耆老讲起中横时,总是回到少年时代,思念是一致的反应,也会惦记家乡。(图/公路总局提供)
公路总局表示,中横的梦忆,在耆老口述、多方搜集文献、对照当时的情境与条件,再三确认、多次询问,方才听出原初的动机、人生的失意及命运的挣札。书中,老、中、青三代的故事,让读者感受人事更迭、星月浮沉。
中横一甲子,921震后也休养生息20年,尽管倡议休养生息的人与坚持复建的人依旧争论不休,不过公路总局一直都在,勤耕奋勉持续带领国人看的更远,并以此书献给在这条路上生存及生活的人们。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