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陶追梦人 让艺术品活起来
郑勇制作完成的漆陶作品。(张立摄)
郑勇,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创新研究。作品多次在大陆国内外获奖。
还没见到郑勇前,就已听说天津工业大学里有一个执著于漆陶的「追梦人」。走进琳琅满目的工作室,眼前这个儒雅、斯文的年轻人实在很难与想像中那个「老匠人」联系起来。水杯、茶壶、盖碗、瓷盘……郑勇给每一件都做了编号,在他眼中这些物件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
「漆陶,顾名思义就是含有漆与陶两个工艺美术样式,陶瓷和漆都凝聚了我国先民古老的智慧,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至于陶胎漆器,早在华夏民族良渚文化时期就有制作,它将两种复杂的工艺巧妙结合起来,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正因如此,「漆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一名艺术学院的教师、一名工艺美术的守艺人,郑勇认为,自己必须挑起传承、守望、创新的担子。
「陶瓷来自泥土,经过你的手才变成瓷器,你的心就是它的魂。」曾经师父的一句话,如同铭文般刻在郑勇心底。近几年,他专注于漆陶艺术的复原及创新,追求一种「其人漆居、陶栖而舍」的境界。陶与漆,漆与人,如痴如诉,难舍难分。
焕发新生命力
郑勇常说,做匠人一定要耐得住打磨、受得住寂寞。制作一件陶胎漆器,往往需要5、6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饭可以一日不吃,手艺不可一日耕辍」,这是平日里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对郑勇最日常的打趣,大家都说,郑勇对陶瓷的钟爱已经到了痴迷与狂热的程度。
他常窝在自己的小天地,一待就是半天,偶尔抬头望望窗外,放松酸疼的脖子,就是他眼中岁月静好的模样。也正是因为有善于观察的双眼和灵敏脱俗的内心,郑勇的作品才能做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将自己独创的陶胎漆器跳刀纹大盘命名为「爱莲说」系列,在他的手中,每一个盘子好像都活了,有了生命和灵魂,端庄典雅,气度雍容。
作为匠人,制作出来的器物代表一代人对艺术的思考。古人讲求器以载道、器以藏美、格物致知。器物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化的繁荣、审美的旨趣,因此郑勇深知使命之重。郑勇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重要意义,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去传承既有的艺术范式是我的基本任务,然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它们焕发新的生命力则是我们更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