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性结核发病具传染性 3个月HP短程治疗效果佳

结核病发病时即有传染性,治疗上须至少3-4种药物服药期间须6-12个月。(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潜伏性结核(LTBI)是指已受到结核病菌感染但尚未发展成结核病,此类病人并无传染性,平时与正常人无异,但终其一生有10%的机会发展成结核病,发病时即有传染性,治疗上须至少3-4种药物,服药期间须6-12个月,为防患于未然,潜伏性结核治疗可在未发病前给予治疗,可避免日后的发病,可换得受感染者及周遭亲友的平安。

胸腔病科简顺添主任指出,以往台湾采取的潜伏性结核治疗为9个月的异烟碱醯(Isoniazid,INH),时间较长,产生肝炎皮肤痒无法完成潜伏性感染治疗的机会亦较高,也因此降低感染者接受治疗的意愿疾病管制署自今年4月1日起提供免费的3个月12个剂量的速克服(3HP,短程潜伏性结核治疗),大大缩短疗程,仅须3个月,且每周仅须服药1次,可提高感染者接受治疗意愿,且此治疗方式,肝炎发生的机会极低,但因剂量较高,少数人在服药当天及隔天,会有些疲倦,发烧等不适,只要能忍受,大部分人可以完成治疗,免于结核病发病的恐惧。

卫福部胸腔病院自疾病管制署提供3HP短程治疗,即立刻提供民众3HP短程治疗的服务。由于胸腔病院有足够的胸腔科及感染科医师人力,且均熟悉于3HP治疗处置,可以在任何时段提供服务,民众不用选择特定时间,均可到院接受此项治疗及咨询

胸腔病院自4月1日起至10月12日共有150名确诊为结核病潜伏感染者至院就诊,经医师给予病史询问,胸部X光或胸部电脑断层检查或验痰,有8位病人经医师诊断不须或不适合潜伏性结核治疗,其中大部分为胸部X光异常,须先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或是病人以前已曾经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2人经丙型干扰素血液检测(IGRA)检查阳性,但未回诊。7人拒绝接受潜伏性结核治疗,主要原因为怕副作用或无法配合都治治疗。

在121位接受潜伏性结核治疗中,有29人选择9个月的INH治疗,其中有2人于治疗中自动要求换成3个月的短程治疗。27位接受9个月INH治疗者,有4人产生副作用停药,其中3人为肝炎,1人为皮肤痒,另有5人未再回诊。

在接受3个月HP短程治疗的94名病人,有8人因副作用而停止治疗,2人因皮肤痒,3人因发烧,2人因严重倦怠感,1人因产生幻觉,其中1人转成9个月INH治疗。另有3人未回诊,37人已顺利完成治疗,46人仍在门诊治疗中。

简顺添主任指出,由胸腔病院资料得知,9个月INH有15%因副作用停止治疗,也有较多的肝炎;3个月的HP有9%因副作用停止用药,没有肝炎。其实除肝炎以外的副作用,只要病人可以忍受,大部分的3HP引起的副作用均可克服,主要因1周只服用1次,时间仅3个月,坚持一下,很快便完成治疗。相对于9个月的INH治疗,3HP的优势主要在时间短和肝炎副作用少。

潜伏性结核治疗的必要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公认及推荐,结核病接触者有受结核菌感染者均建议接受潜伏性结核治疗。9个月INH和3个月的3HP治疗效果相当,台湾疾病管制署提供3个月的3HP给大于12岁的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使用,12岁以下的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仍建议9个月的INH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