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活化石 广西为鲎圈产房

圆尾鲎。(陈春栩摄)

第四届国际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北部湾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日前在北海闭幕。来自18个国家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北海,为鲎(音ㄏㄡˋ)的保育出谋画策。研讨会还定立每年的6月20日为「国际鲎保育日」。

此次研讨会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专家组主办,由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简称「美境自然」)等单位共同承办,也是该研讨会首次在大陆内地举办。

数量断崖式下降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距今已有4.5亿年的发展历史,被称为「生物活化石」,是滨海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目前,世界共有美洲鲎、南方鲎、圆尾鲎、三棘鲎(即中国鲎)四个鲎分支。中国鲎、圆尾鲎在大陆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沿海地区有较广泛的分布。

此次研讨会内容包括鲎种群生态学和演化、鲎生物学进展公众意识宣教和公众参与、鲎生物技术、鲎栖息地保护面临的挑战等多个议题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透露,鲎的血液制作成快速、准确检测细菌的检测剂──鲎试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鲎试剂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近年来,过度人为捕捞、鲎栖息地遭破坏等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中国鲎的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

据「美境自然」科学保护团队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海域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近30年间下降了90%以上,中国鲎的数量逐年锐减,命运岌岌可危。

今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将中国鲎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等级从「资料缺乏」更新为「濒危」。

野外产卵实验成功

今年5月15日,广西环保公益组织美境自然在台湾湿地学会陈章波教授、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下称「湿地公园」)等单位的支援下,在湿地公园大冠园区内的潮间带上用围网圈出涨潮区部分潮间带,开始进行「中国鲎成鲎引入野外产卵北海地区实验」。

志工经过连续多日守候,目前已确认3对参与实验的中国鲎成功抱对,于5月26日产下19窝鲎卵,鲎卵总数量超过1万粒。

负责执行该实验的美境自然专案员表示,预计下一个大潮期到来时,这批鲎卵将全部孵化成幼鲎,这将是大陆内地首次取得这类实验的成功。(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