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照是政府的负担 还是经济成长的引擎?
文/龚则立
台湾将在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急需建立妥善周延的老年长期照护体系。蔡英文总统竞选期间提出「长照2.0」政见,行政院目前也积极规划长照施政蓝图。
要执行可长可久的长照政策,首要解决财源问题。在财政困难的现实下,政府应可考虑借助市场力量,提供部分的长照服务,除减轻政府负担,更可带动台湾长照产业的蓬勃发展,甚至输出长照产业,带动经济成长。
为筹措长照财源,马政府时代推行「保险制」,新政府主张「税收制」。无论是保险或税收制,都是把照顾长者当成政府的责任,以政府政策与社会福利方式完成。政府有心长期照顾高龄长者,应该给予喝采,但也建议考量现实所需,避免日后成为政府财政重担。
依目前长期照顾服务法第廿二条规定,未来长照住宿式机构应以「财团法人」或「社团法人」设立之,目的是保障住宿长者权益,同时避免财团介入提高价格、扩大贫富差距。这种做法看似平等,实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因为严格的设立标准,让长照机构营运成本大增,却无法反映在收费上,大部分长照机构只得透过增加床数、提高照护人力的照顾单位、降低采购费用等措施来节约成本,长照品质也受到考验。
政府或许可考虑借助市场机制,让「相对较不需政府照顾的老人」交由市场照顾,意即松绑「财团法人」或「社团法人」始得经营长照机构的限制,允许以营利为目的之长照机构设立。愿意自行付费的长者,可选择适合自身的长照机构,政府则集中资源在需要由政府提供照顾的弱势长者上。如此,不仅可减轻政府负担,避免庞大的长照经费拖垮政府财政,更可因市场机制带动台湾的长照产业,扩大内需市场,未来更可输出台湾的长照服务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动能之一。
引进市场机制进入长照体系,还有两大优点:
一、创造就业机会与税收。一个蓬勃发展的长照产业,可提供大量工作机会,但目前长期照护的人力薪资过低,无法吸引年轻人投入,即使提高基本照护时薪,也只是在政府有限的财源下增加照护成本。若开放长照机构营利事业化,相关机构可规划合适的薪酬制度,吸引年轻人力或二次就业人力加入照护产业。此外,政府可从照护营利机构收取税收,充实国库,或从这些税收回馈到弱势长者的照护体系。
二、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如果有营利为目的之长照机构,让经济环境较好的长者,愿意在人生最后阶段,把积蓄花在自己身上,不仅可在人生最后旅程上享受一辈子辛苦的果实,也提供长期照顾工作者的就业机会,达到社会财富重分配的效果。如果长者无法将钱花在自己身上,往生后财富留给子女,反而不利社会阶级流动。
每一个人都会老,也应有选择自己老年生活方式的权利,在正义及人权考量下,政府应优先处理弱势族群的老年照顾;针对非弱势族群,可以有更宽广的角度,让长照体系走向多元化。过去政府积极「提振内需」以刺激经济,但台湾市场小,内需市场提振不易,随着人口结构快速老化,如果能将「长期照顾」的内需与市场结合,对经济发展将有大助益。
●作者龚则立,勤业众信生技医疗产业团队医疗照护产业负责人、中华民国会计师、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会计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