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孩子能考上清华核心原因是智商

能考上清华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商。这话出自清华大学王晶教授之口。据@新华视点报道,家庭教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晶对清华五百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129至131之间。“大家要承认个体差别。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据微博简介,王晶教授是家庭教育专家,清华大学出版社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顾问。据了解,早在3月的一次讲座中,王晶教授就提到了类似观点。她指出,人的智商生来就不同,所以苛求孩子都达到优秀是不现实的。(北京晚报)

该微博被众多媒体转发,并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综合新华视点 观察者(www.guancha.cn 5月21日)

有话要说】

核心还是户口

@up-against-the-wind:核心不是北京户口吗?

@我家左左有点二:首先,你得一张卷子一个标准一条线,然后再来扯什么智商这些,智商再高也敌不过京城优势高。

@喜欢睡觉0000:所以智商高的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vinW:那好歹也要找500个北大学生验证下智商这个变量影响度啊。如果智商都这么高,那还是要拼努力和背景的。俺的观察是:少数高过130完全凭智商上清华简单,120的还得努力,120以下的可以靠北京户口。

@人可老: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工夫都用在读书上的。”因此,一个人的成功,努力勤奋是主要的,而不主要是智商。

先天差异不承认不行

@符喜悦:赞同,聪明是天生的,无论怎样学都学不来。才智却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不聪明的人也可以拥有才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奋斗到底。

@阿七阿奇阿奇:说的是真的,可是很多人不愿承认。

@Jyx星:说实话,作为高中生深有体会。同样地去网吧逃课打篮球,我400多,同学近600。

@诗之寒离:其实这个结论也蛮中肯的呀。因为120到140之间是聪明者的范围,不到天才,也比一般人聪明一点。正常要考上清华,需要勤奋也需要一点聪明吧?但凡事都有例外,她也没说绝对。

@away:从古至今的教育就是“勤能补拙”,不管承认不承认,勤补不了拙。智商决定你能达到的最终高度,勤决定了你能多大程度上接近这个高度。先天差异不承认不行。

@南有鹿瞳:正视自己,永远比抱怨外界更重要。当然智商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另外个体确实应该明白自己的长短处,也不是人人都必须要上清华才能有前途

“上清华靠智商”是否本就是常识

@杨兴东:“上清华靠智商”只是说出了教育常识。诸如清华一类的名校很难成为大多数孩子都能达到的目标。那么,家庭教育除了关注这些,更需要关注的则是如何“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各种挫折与磨炼可以说无处不在,当孩子达不到名校目标时,他们能否有勇气信心坦然面对社会挑战,也正是家庭教育的关注重点。

@陈广江:在教育不公频频刺痛社会神经的情况下,“智商论”注定难以说服大众,遭到质疑乃至炮轰并不难理解。我们能举出很多例子证明,很多孩子考上清华是多年苦读的结果,很多人是通过“特殊途径”上了清华……“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是智商”的结论能站住脚吗?

@毛建国:要想取得好成绩,智商和努力一样都不能少。而且,一个现实是,人与人的智商区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经常听到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比过去聪明多了,他们的起点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终点。因此,一味抬高智商作用,只讲智商不讲努力,这本身就是反智主义的体现。

@忆旧弥新:智商差异在于爱因斯坦和你,而又并非因此否认了努力奋斗意义。智商是无法决定,但人生不由智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