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直击》瑞士版「陈时中」不封城 引发法语区反弹
面对未见起色的瑞士疫情,德语区和法语区却有着相当不一样的立场?!
从疫情爆发至今,台湾的防疫措施,受到不少国际媒体的赞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湾在疫情初期就积极采取防疫措施。而在欧洲的状况,却是疫情已开始在当地爆发后,政府才开始思考防疫问题。
除了政府「超前布署」的防疫策略,我自己也观察一项可贵的因素,促使台湾的防疫工作如此成功。
这两周,我收到好多学生的私讯消息,大家担心自己身边的人刚从国外回台,担心有传染的风险,决定先自主隔离两周。
或许,对台湾人来说,这件事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并不是每个国家的人都有公德心,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保护别人的意识。
政府积极的防疫措施,加上「人民的高素质」,或许就是台湾的疫情得以控制得如此稳定的原因吧?
▲ 瑞士人杰宇认为,政府积极防疫加人民高素质,是台湾疫情控制稳定的原因。图为法国医护人员。(图/路透)
百年来最严重的疫情,瑞士政府的防疫措施「是在哈啰」?
其实,瑞士已经停课两个多礼拜了......然后呢?
然后,学校、餐厅、咖啡店,以及许多的商店都无法营业;政府、媒体天天宣导民众不要出门。但瑞士却早已陷入疫情扩散的困境,未来的确诊案例也只会越来越多。最近我还是听到父母和朋友抱怨,还是有许多人出去玩、做运动、朋友聚会等。
昨(30)日瑞士政府宣布确诊的数据,总共有近1.5万个感染案例,不过这些数据可信度极低,因为瑞士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筛检。
就在上周跟高中同学通电话时得知,他有严重的咳嗽、全身肌肉酸痛,加上身边已有同事确诊的案例,因此担心自己疑似以感染肺炎了。
然而,目前同学没有发烧症状,加上属于年轻族群(可能抵抗力较好?),医生说还不能做检测,只叫他乖乖在家里自我管理两周。我同学,就是一个真实案例,有相关的症状,不能做检测,而未被列入数据中,而这样的例子,在瑞士早已数不清。
如果我们细看这1.5万个确诊案例,也许听起来没那么多,但瑞士人口也才800多万人,以人口比例来看,瑞士的确诊病例已高于法国、西班牙甚至是义大利(也就是在瑞士,每一百万人就有1713个病例)。
(编按:截至4月9日止,瑞士1万2695人确诊,895人死亡。)
▲杰宇分析指出,瑞士确诊比例已高出法国。图为法国南部一间医院加护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面对政府的危机处理,「马铃薯鸿沟」又再度出现了吗?
当国家面对百年来最严重的疫情,我也观察到瑞士的法语区、德语区,对于防疫、政府的应对、个人的责任,还有限制个人迁徙自由,有很不一样的看法。
瑞士联邦委员会成员Alain Berset表示,还没决定要封城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瑞士政府认为可以依靠「瑞士人的公民责任感」, 来打击肺炎病毒。瑞士政府不愿进行像法国、义大利一样严格的封城和罚单制度。
对于目前政府处理危机的方式,瑞士法语区跟义大利语区,也就是所谓的「拉丁语系区」 ,有多数的人表达不赞成。
根据上周的最新调查显示:国内有49%的人,认为政府应对危机的速度太慢了。但如果细看不同语区,对于「不满政府应对方式」的看法,却又有很大的差异:法语区不满意的人高达64%,义大利语区有68%,但在德语区,反而只有42%的人表达不满的看法。
如今联邦政府提出的应对方式,是「禁止5人以上的群体聚会」,但出外散步、找朋友还是被允许的,大家出门不需要像义大利或法国,填表格说明外出原因,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来,政府不想要限制人民迁徙的自由。
如今疫情扩散,许多人预期政府会实施封城制度,然而瑞士并未被封城,政府更说明理由:「我们希望人们遵守维持社交距离、少出门和自我管理。」
▲ 瑞士德语区、法语区和义大语区,对是否封城持不同意见。图为法国尼斯居民在超市购物。(图/路透)
法国政府的防疫措施:我们在打战!
3月20日,瑞士联邦委员会表示:「我们的文化不一样,瑞士政府不会演戏。」瑞士政治人物通常说话很委婉,也不会批评国外的政策,所以这一句引起了媒体的讨论。
联邦委员会部长的言论,很直接批评法国政府应对疫情方式很混乱,同时更批评马克宏在电视上所宣布的矛盾措施。比如说,「一天说要出门投票,隔一天说要待在家里」。
法国政府的防疫标语,也用比较极端的话来呼吁民众防疫:« nous sommes en guerre »(我们在打战的状态中)。
法国的处理方式都和瑞士政府的想法背道而驰。瑞士政府认为,法国政府很临时地决定一件事,且不管人民的意见而强制执行,会有反效果,因为人们会想要违背禁令。
瑞士政府认为,大众的理解与配合,才是最关键处理方式,需要先得到大家的同意,才能有效率的进行工作,所以面对疫情,也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反应」。
▲ 瑞士法语区跟义大利语区的大部分居民主张封国。图为警察要求法国尼斯海滩上的人离开。(图/路透)
瑞士政府的防疫态度,瑞士「陈时中」怎么做?!
法国政府的言论之所以极端,主要是想借由营造的危机感,进而使人民积极配合防疫,因为法国人在肺炎初期,已经低估了病毒的风险。
而在瑞士,则是相反的状况,瑞士版的「陈时中」 — 瑞士卫生署部长Daniel Koch,负责协调全国防疫,天天上新闻跟大众报导现况,提出最新的防疫。
他表现得非常沈稳,讲话很有催眠的效果,他的态度呈现了瑞士政府的态度代表性:「不慌张、不极端、保守。」这让德语区的媒体经常表扬他。
前几天琉森州最大的报社这样描述他:「不管情况有多严重,他总是冷静、理性的处理情况。像他这种人,绝对不会像法国总统一样,把病毒跟战争拿来比较。」
▲ 瑞士59%法语区的人支持封城。图为法国巴黎。(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相较于德语区的正面报导,法语区和义大利语区的媒体以及人民,对于卫生署部长的作为则持有不同的看法。
起初,我以为只有我爸在跟我通电话时,会大骂卫生署部长,不过现在大多数的法语区的人民,对于他的措施感到不满意,甚至已有人开始连署,要求卫生署宣布封城。
法语区也有政治人物公开批评联邦政府,指出他们的政策很矛盾。当上周五瑞士政府开记者会说:「朋友聚会还是允许的,不要超过五个人就好了。」这也让一些法语区跟义大利语区的区政府站出来说:「如果不是去工作、采购或看医生,你们就不要出门!」
瑞士政府的挣扎:封城是专制的表现?民主退化的象征?
3月25日,一份调查显示59%法语区的人支持封城,不过德语区只有38%的人支持封城。
这项数据又再次验证了,就算是同一个国家的人民,人与人之间仍然有文化隔阂。
大多数的法语区跟义大利语区主张封国,但是德语区的人相信只要大家遵守现有的规则,就可以打击疫情,不需要限制个人自由。
德语区的文化认为,个体的责任会影响群体的责任感。这个思想在北欧国家很普遍,而法语区的文化,人民习惯由政府提出大方向,由上对下的施政方式,才会促使人民行动。
▲ 瑞士德语区的民众认为,个体的责任会影响群体的责任感。图为德国总理梅克尔。(图/路透)
面对国家里少数语言区的批评,卫生部长还表示:「我们的政策会再严格一点,不过我们不想要封城,我们相信瑞士人的纪律,采取的政策来应对疫情,都符合我们的文化和民主价值。我们不是中国,我们不想要变成一个专制的国家。」
政府发言后,随后就有一项有趣的数据调查被公布,此调查研究人民对于政府处理疫情的信任度。参与调查的德语区,有70%的人相信或很相信政府所做出的决策,法语区跟义大利语区的则骤降到45%。
面对「防疫战」与「民主」的拉扯?台湾成为最佳的学习教材!
瑞士是一个「直接民主」社会,政府的决策,永远透过人民进行公投来表达支持或反对。
因此政府的态度尽管对此已习惯了,但仍是谨慎又缓慢地做出决定。当政府要提出政策时,一定有许多需要妥协的事,有时不能顾及大全,但也不能太极端,因为还是必须讨好多数人的正反意见。
这个制度会创造很稳定的国家,对于人民、商人、投资者带来非常大的安全感。不过,在面临紧急情况,比方说这次疫情,这个制度无法做出积极的防疫政策。
▲瑞士卫生部长反对封城的理由,是不愿变成专制的国家。图为湖北各县市已「封城」超过一个月。(图/路透社)
我可以理解政府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需要顾虑到对民主和自由会带来的冲击,不过在选择保护人民的健康,和某些人的迁徙自由,还需要妥协这么久,我始终无法理解。
卫生署在讨论封城时表示,怕我们变成像中国一样,我到现在也还无法理解,究竟「封城」跟「专制」有什么关系?越想越觉得卫生署部长的言论实在太奇妙了。
最近欧美政府以及媒体似乎认为,只有中国或义跟大利可以学习来应对疫情。我想请瑞士政府跟卫生署张开眼界,寻找正确的学习榜样,而「台湾」便是一个最佳例子。
台湾没有把防疫跟民主对立起来,证明民主制度在面临积极的防疫措施时,并不会因此退步。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限制人民的迁徙自由,并非专制主义的表现,而是「有责任的政府」应有的表现。保护个人权利是一回事,然而面对疫情失控的状况,却仍然保护那些硬要出门的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昨天我父母还说:「我们原本还很担心让妹妹去台湾找你,结果现在你们比我们还要安全。」
现在很希望他们也可以在台湾,一个为我们撑开完整保护伞的国家。
热门点阅》
► 蓝弋丰/英国「佛系防疫」背后 千疮百孔的医疗体系
► 英国「佛系防疫」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避免二度发病 使爆发峰值扁平化
► 德国确诊高达六千!旅德作家:政府不建议人民戴口罩
► 欧洲直击》矛盾的媒体+政府慢半拍 疫情越来越严重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杰宇的法文邂逅」脸书专页。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