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论坛》当虚拟跟骚变成实体侵扰(王薇瑄)

针对民刑事法中,裁判书记载相关个资恐成为跟骚法漏洞一事,立委陈秀寳、林楚茵邱显智呼吁相关主管机关应检讨纳入立法范围。(陈秀寳办公室提供)

行政院近期通过《跟踪骚扰防制法草案条文中除了限制跟踪监视,还把「要求约会」和「网路骚扰」都纳入规范,草案一出,便引发社会两派论战。有人说《跟骚法》能强化台湾女权女性将不再处于弱势;也有人说这会妨碍男人寻找伴侣,一旦限制网路「要求约会」,以后交不到女朋友,难道只能问天

《跟骚法》限制了实体世界里任何性别过度激进的追求,也弥补了之前法律的疏漏。从前的法律只限制配偶及男女朋友不得跟踪监视,但若你被陌生人跟了,抱歉啊无法可管,因为尚未构成任何实体伤害。就我看来,撇开现实世界难以界定的「不当行为」,最引起争议的,还是现实和数位世界间行为模式的混淆。

网路世代在社群软体追踪名人美眉是家常便饭,即使素未谋面,只要此人不吝于分享人生,说不定那关系家人还要亲密。但若某天在街道偶遇,突然叫住她的名字,并道出她最近去了哪家餐厅和谁谁谁聚餐甚至点了什么菜,那一定是变态无误。

没有智慧型手机的年代,与友人连络偶用简讯,碍于高额费用会被父母禁制令,因此鲜少只写「是喔」、「好」几字,一定写好写满,极致发挥。现实世界的郑重告白,被拒绝一次就毁天灭地;而网路却让人际交流变得廉价,失去重量,line情话被拒一百次,贴图示爱不痛不痒不尴尬,周而复始的科技搭讪,落实在现实世界确实就是性骚扰。

2009年,智慧型手机里的社交软体崛起,Facebook也从此进入我的生活。根据教育部调查,2010年校园性骚扰的件数是2006年的8倍,而2017年竟是2010年的12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一天只要打卡8次,就算是没有任何资讯科技背景的人,也能轻松找到你居住或工作的地点。台湾现代妇女基金会去年的调查也指出,每4人就有1人曾遭科技跟踪,年龄多在18到25岁,恰好是热爱在网路曝晒生活的一代。

为了减缓「科技跟踪」,社交软体纷纷推出隐私功能,只有好友才能发送讯息或查阅贴文,但网红才不要隐私,万不可剥夺粉丝窥人隐私的快乐。归根究柢,在江湖上行走还是必须留心,不要把网路行为模式错置于现实世界,否则没跟到那位邻家萌妹,人生反被《跟骚法》跟到面目全非。

作者为科技媒体作家、声鲜时采科技营运长)

※以上言论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