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陆整改不能解读为二次文革

旺报社评

大陆高调宣示「共同富裕」政策,紧接着发布一连串整顿网路巨头、娱乐明星、教育培训的行动,外界嗅到不寻常的讯号。此时一位非官方作家李光满撰写的文革式檄文,同时被多间官媒转载,「二次文革」疑云顿时笼罩两岸舆论场:改革开放的大方向真的要改变了吗?

为何拿关键人物开刀

事实上,这一波舆论风潮只不过再次诠释了什么叫做「完美风暴」。近期大陆官方对一些行业、领域的重手整顿,既有服务于最高层政治的考量,也有自主性、偶发性的政治动作,但因为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生,舆论效应相互影响、叠加,再加上躁动民粹势力的操作,才形成了外界对「二次文革」的猜疑。

大陆虽具有清晰的以党领政体制,但其庞大又复杂的特性不容低估。唯有抽丝剥茧,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动机,切分成不同面向进行观察、解读,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出主观的臆断。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判断目前大陆政经动向:

第一,从中共执政基础面向看,大陆近期对娱乐圈及其背后资本力量的整顿,是为了确保明年党代会绝对安全的「剪裙边」动作,此举放诸中共党史并不鲜见。过去20多年来,大陆「烧钱至上」的娱乐圈有资本大鳄操盘,大鳄背后盘踞着复杂的权力关系网,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中共高层政治情势虽向来讳莫如深,但透过周永康、令计划等数个经典案例可看出,从外围开始「剪裙边」,再直戳最终对象,基本上都是惯常操作。

大陆对娱乐圈、资本界「关键人物」的开刀,或许要从新一轮中共政治菁英更迭的大背景下理解,才能看清其背后的动机与目的,由于事情仍在演变中,还需要更多观察才能判断。至于针对个别「逃税」艺人的处罚、清理所谓「饭圈」和「娘炮文化」等,大多都是主管部门的日常业务,过去也有「限娱令」、「禁韩剧」或封杀某明星等政策,只不过上述举动放在今天的背景下,才被外界赋予过多政治意味。

第二,从大陆「政府/市场」或「国家/社会」关系面向看,大陆「共富论」确实将深刻影响未来30年大陆经济社会走向,但这并不会逆转改革开放、鼓励民企的方向。

首先须注意到,中共强调「共富」的重要切入点,是遏制大陆滑向「金融资本主义」危机,最重要工作是控制资本扩张,全面扶持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以此带动就业和经济成长。北京从历史经验中警觉,若因金融资本垄断导致产业空心化,大陆会很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大陆也不认同北欧式高福利社会的可行性,故大陆未来发展之路必须同时绕过「美国化」与「拉美化」两种不利模式。

大陆舆论的分量有别

大陆势必更依靠国家、行政的力量主动介入经济成长与财富分配,这与江泽民、胡锦涛时期「宏观调控」(即行政手段属于辅助性)的理念逐渐分岔。不过,大陆此举并非恢复计划经济体制,更不是回归毛时代的公有化,而是以政府力量引导金融资本回归实体经济,以充分的高品质就业扩大中产阶层。这也是为何习近平宣布将原有大陆「新三板」升级为「北京证交所」的原因。

第三,从中共意识形态的面向看,近年大陆官方的宣传论述的确受到民粹的影响、渗入,但内部纠偏机制仍然存在。以此次李光满「文革檄文」为例,该文虽被多间大陆官媒转载,但需注意上述刊文平台并非是正式的报纸、通讯社或纸本杂志,而是官媒的网路版,这在大陆舆论的意义和分量是完全不同的,不宜轻易解读为「二次文革檄文」。《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很快就公开质疑此文,再加上之前大陆左派舆论讨伐的「网红医师」张文宏也很快被管控,说明至少大陆自上而下有纠偏的意识和能力。

大陆的硬实力虽达巅峰,但对内面临经济转型压力,对外受到美国和西方前所未有的警惕和遏制,的确考验大陆领导层的格局与智慧。未来何去何从,两大指标是关键:一是明年二十大,年富力强的新梯队能否围绕「习核心」制度化有序更替;二是中美关系能否维持竞合并存的基本格局,斗而不破、有限合作。若能做到这两点,大陆即可渡过险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