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两岸合作 做强做大华语影视

旺报社评

大陆春节假期消费大爆发,除观光旅游业外,影视市场也明显回温,据统计,截至1月27日兔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超过65亿元人民币。两岸影视合作基础深厚,随着大陆影视市场升温,两岸影视合作问题再度受到关注。

与时俱进 松绑限制

以邓丽君为代表的台湾流行歌曲,早在冷战时代就透过无线电波打动大陆人心,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台湾影视作品迅速进入大陆市场,其中以琼瑶剧最具代表性,早已成为两岸几代观众的共同记忆。近年大陆古装历史剧、仙侠玄幻剧在台湾获得高收视率,台湾影视作品如《想见你》、《我们与恶的距离》等,亦在大陆有大量粉丝。

多年来两岸不仅互相引进戏剧,还进行了广泛的戏剧合拍合作。不少台湾影视演艺圈人员在大陆发展,经过不断的融合,近年出现许多优质的合拍片,于河南拍摄,由张艾嘉编剧、导演、演出,在两岸三地都获得重要奖项的《相爱相亲》,是其中典范。大陆影视产业发展蓬勃,拥有广大的市场、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取景资源,台湾则拥有独特且长期累积的创作经验,与大量专业人才。两岸影视可以在优势互补基础上深入合作。

不过,两岸影视合作面临不少政策上的阻碍,尤其政治上的条条框框太多。譬如对大陆影片配额制度至今未松绑,大陆影片要在台上映,需抽签取得配额,大陆好电影,台湾观众能否看到全凭运气。此外,政府对大陆影视人员来台工作和发展亦有限制,削弱对人才的吸引力。「爱奇艺条款」对大陆互联网平台的封杀,剥夺台湾观众观看大陆影视的权利。台湾应该对自己的软实力有信心,放松管制,帮助台湾影视业抓住大陆市场的机遇。在网路时代,想要靠「堵」,阻挡大陆优秀影视显然不切实际。而大陆对台湾演艺人员的政治性限制,也需要与时俱进松绑。

大陆近年在促进两岸影视合作方面发布颇多利好政策。2018年大陆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影视领域推出了「两取消一放宽」政策,即取消对从业人员参与节目制作的数量限制、取消对引进影视剧数量的限制、放宽对影视剧合拍的限制,这些政策对深化两岸影视交流合作意义深远。不过,在实际操作层面,大陆在影片审批等方面亦颇受诟病,亟需进一步改革,方能给予业界和资本更多动力。

走出本土 结合所长

从具体合作领域来看,两岸影视业界可结合各自所长,拓展编剧合作,挖掘更多题材。从叙事而言,两岸影视各有其特色。大陆更擅长叙述宏观历史等「大而重」的故事类型,而台湾业界则在聚焦个体的「小而美」故事类型上有其所长,譬如近年台湾的青春题材影片风靡大陆,在大陆观众心中拥有良好口碑。因此,两岸的编剧合作可以极大丰富华语影片的类型,如犯罪片、职场片、玄幻片、漫画改编题材等。

从长远来看,台湾影视可在本土和本土之外多线并进,做强做大在华语影视圈的竞争力。台湾影视业近年过于注重本土路线,但本土市场容量有限,出现单一化的风险。台湾曾有电影新浪潮时期,出现了杨德昌、侯孝贤等电影大师,他们的作品既立足台湾的特殊历史,又能超越台湾本身去描摹一个更大的时代,因而成为世界观众共享的佳作。

台湾影视界不应把影视资源过度集中在本土路线,而要放眼本土之外的市场,在内外的交相映射中创造新的经典之作。本土市场只能养活小成本影视作品,大成本制作就需要满足大陆市场的需求,就需要更大的视野来创作,创意是台湾的优势,把台湾创意带进大陆,可以激活台湾影视产业的活力。

随着大陆的消费与经济复苏,大陆市场将为两岸影视从业者提供更大的舞台。企盼两岸影视从业人员能享受更宽松的创作及合作环境,为两岸民众呈现更多优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