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4大危险因子」超常见!「过烫饮食」风险增近2倍

▲国健署提醒,食道癌和饮食息息相关。(示意图/记者赵于婷摄)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食道癌和生活、饮食息息相关,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指出,包括「长期吸烟、嚼食槟榔、饮酒过量、经常食用高温或太烫、腌熏烧烤、腌渍、加工肉类」等食物,都是食道癌主要风险因子。

根据国健署110年癌症登记资料显示,食道癌新诊断个案共有2,881 人,其中男性就占了9成以上,高达2,614人,为男性十大癌症发生人数第6名,其中50至69岁发生人数占7成以上;此外,根据卫福部死因统计显示,民国112年有2,064人死于食道癌,其中男性也占了9成以上,高达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国健署癌症防治组组长林莉茹表示,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和美国癌症协会 (ACS) 的研究指出,造成食道癌的风险因子包括抽烟、喝酒、嚼槟榔、饮食过烫、常吃腌渍、烟熏烧烤以及加工食品。而在台湾社区世代研究发现,有饮酒、吸烟、嚼槟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机率分别是没有这些习惯者的3.80倍、2.29倍和2.62倍。

在日常饮食方面,美国癌症协会表示,烟熏、烧烤、腌渍、加工肉品等食物为延长保存期限,会添加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这些防腐剂与食物中的「二级胺」结合,会形成已证实为致癌物质的「亚硝胺」,伤害黏膜,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另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摄氏65度以上的热饮归类为食道癌可能的风险因子,研究显示,过烫饮食引发食道癌的风险为一般热食的1.92倍。

依据110年癌症登记资料,我国食道癌新诊断个案中,75.2%有吸烟行为、52.4%偶尔喝酒或习惯性喝酒、48.9%有嚼槟榔的行为。由于食道癌尚无实证有效筛检工具,因此落实健康生活型态、避免食用过烫食物、远离风险因子(烟、酒、槟)及养成运动习惯,都是预防食道癌的重要撇步。

林莉茹提醒,食道癌的症状除了吞咽困难、吞咽时有异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出现食物逆流、火烧心、声音沙哑、胸后痛、体重减轻、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由于食道癌初期大多无明显症状,平时应提高警觉,维持良好生活型态,注意食物温度是否过烫,尽量放温凉后再食用,以降低罹患食道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