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房价续飙 重创年轻族群(朱云鹏)

鸟瞰台北市区。(中时资料照)

全台湾的房价继续疯狂上涨,台北市、新北市和新竹市尤其如此,都达到前所未见的高峰。在这种情况之下,所有尚未买房但有成家计划的年轻族群,都面临未来房价是否会继续上涨的恐惧;前一阵子在高价时已经买房的年轻人,则成为高房贷支出、必须缩减其他家庭开销的受害者。不论是那一种,都面临很大的痛苦。

根据信义房屋公布的(中古屋)平均价格资料,台北市到今年第二季平均交易单价达到一坪61万多,创历史新高;新北市则达到一坪近41万,在第一季创下历史新高;这还包含没有电梯的老旧公寓。预售屋及新成屋的价格就更高了,事实上扣除虚坪后台北市房价比美国纽约市还高。根据内政部不动产资讯平台的房价负担能力统计资料,台北市的房价相对于薪资要15.5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新北市则要12.3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

今年第二季国内的情势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3+11破口事件」导致台湾出现显著疫情,确诊及死亡骤增,政府发布三级警戒,许多营业场所被迫关闭,失去收入,放无薪价人数升高。二是政府推出房地合一税2.0版,理论上在7月1日生效前会有一波法人出脱手上余屋的「逃命潮」。但这两件事都没有对房价的趋势发生撼动效果,房价继续飙涨。

还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怎么办?很多人想起2016年蔡政府竞选时曾经许诺要盖20万户社会住宅;眼看着进度严重落后,后来又改口说20万当中包含12万户直接兴建的社会住宅以及8万户包租代管。但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在任期剩下不到3年的情况下,社会住宅包含兴建中及已发包未开工的只有4.6万户,另外包租代管累计媒合2万余户,可见距离承诺非常遥远,几乎注定跳票。

就算社会住宅都拿出来了,真能解决年轻人的居住问题吗?有资格申请社会住宅的人,所得不能高于政府公告之基本生活费的固定倍数,且居住年限为3年,得延长一次,只有特殊条件的中低收入等弱势户才能延到12年。对于想要结婚成家的年轻族群而言,这是一个居住问题的解决方案吗?如果住在社会住宅3到6年间房价继续飙涨,那回过头来该如何看待这过去的3-6年?

就业主力地区的房价相对于薪资偏高,是一个居住正义的人权问题。目前看来政府没有任何有效解决方案,只能请各位年轻朋友好自为之。这波房价上升的因素,如同过去台湾乃至于全世界过去数十年来的情况皆然,就是利率降低。始作俑者是美国:新冠疫情的来临,在美国造成经济衰退,经过权责机构定义,期间只有2个月;为了这2个月的衰退,美国的中央银行,把利率(重贴现率)降到0,且无限制的购买债券。美国利率偏低,台湾依样画葫芦,这是今天房价问题的由来。

一直到今天为止,美国央行依旧在债券市场每个月收购800亿美元的公债以及400亿美元的房地产抵押债券;迫使利率绝对不能上升。美国房价也在飙涨。目前美国房价指数已经超过2007年房地产价格崩盘前的最高点的27%;近期《经济学人》杂志特别报导了美国无家可归者;发现从疫情到现在,无家可归,必须住在帐篷、汽车或户外的美国人快速增加,而该杂志说,除了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房价飙高和租金上涨。

由于股价和房价的大幅上涨,疫情之后美国的贫富差距比以前更严重。台湾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当中,主计处最近公布去年前1/5所得最高家庭可支配所得,占最低1/5者的倍数,上升到6.15倍,是8年来的最高峰。但是大家不要忘记,美国的房价所得比,比台湾的高房价区低太多,他们即使房价上涨,百姓的负担比率依旧远低于台湾。我们的年轻族群拿台湾的薪水,面对比美国还贵的房价,未来真不知如何自处;主管机关能否拿出有效作法来救救他们?(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