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柏南克的QE 全球的煎熬(朱云鹏)
美国联准会(Fed)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获2022诺贝尔经济学奖(路透)
诺贝尔奖本来没有经济学,1969年瑞典中央银行捐赠了一笔钱,把它命名为「纪念诺贝尔」的经济学奖,从此以后就有所谓的经济学诺贝尔纪念奖。今年的此奖刚刚揭晓,由3位美国学者共得,其中一位是曾经担任美国联准会主席,也就是央行总裁的柏南克。颁奖发布的说明上说,他对于大恐慌时期银行倒闭的风险有很深刻的研究,足堪奖励。另外两位获奖者,也是基于他们对于银行风险的相关研究。
诺贝尔纪念奖既然颁发给这3位,应当有学术上的理由,不过从政策而非学术角度来看,柏南克的低利率政策,还有他推动的量化宽松(QE),对于美国,乃至全世界,究竟是重大贡献,还是一场浩劫?实际上有非常大的争议。
依据报导,我国央行前总裁彭淮南曾经和柏南克在台北会晤过,被称为是「双南会」。在会晤的过程中,彭前总裁很直白地说:「你推动的QE,让我们煎熬(suffer)」。笔者觉得这句话讲得太好、太贴切了。事实上煎熬何止台湾?美国对外金融性投资金额非常大,美国本土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牵动国际资金流向,就牵动全世界的经济状况。所以把彭前总裁的话重新说一遍,更贴切的说法是,「你的QE,全球的煎熬。」
全球煎熬的始作俑者其实不是柏南克,而是葛林斯班。如同本专栏先前曾说过的,葛氏在2000年网路泡沫化、2001年911事件之后,害怕美国经济会处于长期低成长的状态,就把利率调低到50年来的超低水准。其后几年,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股价涨、房价涨,但是消费者物价涨幅有限。美国充斥在所谓的新黄金时代的欢呼里面,歌颂葛林斯班。
但是到了后来,美国房地产疯狂上涨,好像要形成泡沫,葛氏发现苗头不对,才开始快速升息,到他2006年1月卸任时,把联邦基金利率调高到4.29%;柏南克接任后续升息到5.25%。升息之后,房地产泡沫就被戳破,美国房价从2007年起直线掉落,然后「次贷」和相关「结构债」风暴在全球爆发,成为「金融海啸」。
金融海啸后,柏南克变成了「撒钱高手」,大降利率,还用央行的钱去购买债券,也就是所谓的QE。也许在当时是不得已的作法,但事后看来,引发了两个非常大的后遗症,让全球煎熬。一个后遗症就是公平性:独厚金融业,忽视了其他行业。金融业只要够大,政府一定救,那制造业呢?美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本来就是薪资最高的,一定被救,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如果惨了,没人救。
第二个更大的后遗症:当市场已经稳定以后,政府就要退场,但在那一场纸醉金迷的舞会中,大家舍不得舞会终结,希望音乐永远不断演奏下去。在柏南克的手中,直至其任期终了,利率维持低档长达5年以上,彰显他的撒钱手笔。原来崩盘的房地产全部涨回来了,涨到比原来还高。
后来接任的叶伦,在其任期后半,曾开始升息,但现任主席鲍尔接任后不久,就呼应川普不喜欢高利率的看法,把利息维持在2.4%左右的低档。新冠疫情来了,鲍尔比柏南克还狠,把利率降到零,QE则无限量。
在?尔的手中,现在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大约已经是2007年泡沫最高点时的1.6倍,台湾则超过2倍,其他地方像英国、印度、西班牙、法国…一样涨翻天。最后,钱撒了这么多、这么久,通货膨胀也来了。现在?尔总算开始升息,试图控制通货膨胀。
目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5%,但失业率的长期平均水准是5.74%;鲍尔在控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硬着陆」,失业率势必上升,至少回到长期平均,那又会有一大群本来看好房地产后市而买房的中产阶级劳工,付不起房贷;即使没有「次贷」问题,一样会有违约,一样会有一群人被银行从自己住的房子里赶出来。
所以美国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就像接力赛,一棒接一棒,棒子从葛林斯班传到柏南克,再传到鲍尔。世界上没有所谓「最有争议金融政策奖」,如果有的话,毫无疑问的应该颁给葛林斯班和柏南克。他们让资产价格涨翻天,他们让贫富差距更大,他们让全球的通货膨胀开始蔓延。台湾当局的金融政策主事者,应该慎之、戒之。
(作者为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