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第三代青年承受的台湾巨变(朱云鹏)

国军兵役延长至1年。(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政府已经宣布要延长服兵役的期间到一年,适用于民国94年元旦后出生、18岁的男子。在台湾的战后历史中,这些青年可以说是第三代。他们成长的年代里,台湾已经产生了几个巨变。

第一个巨变是中小学教科书。在他们父执辈的年代,基于反攻大陆的理念,历史和地理课本以中国为中心。到了现在,课本厉行「去中国化」和「去中华民国化」。中华民国的历史无法和中国切割,为了去中国化,只能一并去除中华民国的历史。中国就像是一碗汤,中华民国是汤里面一个元素,在把汤倒掉的同时,只能把中华民国的历史一并倒掉。

第三代所读的历史课本里,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台湾有原住民,后来被荷兰人占领,后来荷兰人被郑成功赶走;但是不解释为什么郑成功要来。后来台湾被清朝占领,但是不解释为什么清朝要灭掉明郑。后来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但是不解释为什么日本来台湾。后来台湾被来自大陆的中华民国政府占领,一样不解释为什么中华民国会来。为什么不解释?因为一旦解释,必须涉及中国的历史,那就达不到「去中国化」的目的。这些中国的历史,已经被切断、简化、用议题式处理来错乱时序,变成「东亚史」中残渣式的无机物。

第三代青年,基本上不清楚中华民国为何诞生、如何诞生。他们连孙中山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好说,遑论其他。课本不敢碰这个题目,因为一旦碰触,就会碰触到中国近代史中悲烈的一章,碰触到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那就会坏了去中国化。古曰欲亡其国,先亡其史。从历史课本来看,中华民国已经亡了。

第三代青年的父祖辈在成长过程开始有独立思考能力后,会去想为什么国家的统治范围不及于史地课本里所说台湾以外的34个省?第三代青年开始有独立思考能力后,也会开始想为什么国号叫作中华民国?为什么现在是民国112年?为了好奇,有些会开始阅读中华民国过去112的完整历史。不过,对大多数青年而言,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是,中国是外国,中华民国是一个不该存在的外来政权。

第二个巨变,就是媒体,包含电子媒体、纸张媒体和社群媒体。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绝大多数媒体都走反中、仇中和鄙中的路线。这几年出现的「网军」,尤其是靠执政团体预算像1450支持的网军,尤其如此。在第三代青年长大的过程中,他们所看到的媒体,把中国政府描述为腐败、无能、不堪;把中国大陆人民描述为粗鄙、低俗、劣等种族。

第三个巨变是经济上的,就是台湾经济成长从四小龙的高成长时代,变成保3、保2的低成长时代,落入第一个、第二个…「失落的十年」。而且,更糟糕的是,实质薪资成长比GDP还慢;到了晚近有通货膨胀,实质薪资还出现倒退;所以第三代青年面临薪水低成长的困境。

第四个巨变是房价。现在年轻人所面临的房价,以台北市为例,大约是第一代的35倍(1975年左右北市中古屋平均每坪2万元)、第二代的3.5倍(1995年左右北市中古屋平均每坪20万元)。除非有父母帮忙,他们毕其一生,不可能在人口密集的都会区买一间足可以结婚生子的房子。

第五个巨变是兵役,就是最新的发展,服役从四个月延长到一年。和第一代相同的是,由抽签决定谁当步兵、陆战队、海军、装甲、伞兵。和第一代不同的是,他们不再有机会当义务役的预备军官。

在第三代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应该会开始思考以下几个大问题:为什么这个国家培养我仇中思想、不给我好的薪水、不让我有能力买房子、还要延长我的兵役,搞不好真的要我上战场?中华民国的存在,对于两岸关系,是历史上有意义的连结、和平对话的契机,还是一个负债?两岸问题是不是非用武力来解决?政府有这多钱、这么多地,为什么不能像新加坡一样让人民买得起房?综合起来,一个更简化的问题就是:「我爱国家,但国家爱我吗?」

(作者为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