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提振国军士气 捍卫台湾靠自己(洪奇昌)

国军汉光演习画面。(图/本报资料照)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毫无意外地为习近平在二十大续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路再添桂冠。那么党政军大权在握的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时期又将如何处理台湾问题?

作者长期主张,十九大期间,中南海会议桌上的优先议题首先是大国战略(主要就是美中战略竞争),次之是干部整风和军改,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防疫、纾困、振兴等经济民生议题;两岸统一固然重要但并非北京领导人的优先关怀。11月3日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密利上将在2021年阿斯本安全论坛发言时亦评估,「中国未来24个月内不太可能尝试以军事方式攻占台湾」,换言之,十九大期间两岸武力冲突的可能性极低。

然而,习总书记多次表达在他执政期间解决两岸问题的意图。2013年印尼APEC峰会,习总书记与台湾代表萧万长前副总统会晤时就曾表达「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2019年《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讲话上,习总书记再次重申「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诚如美国《2021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评析,解放军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目的在控制第一岛链并寻求向太平洋第二岛链方向延伸,乃至于全球兵力投射能力。换言之,「和平统一」固然是中南海对台湾的基本方针,但若陆方逐步落实「2027建军百年目标」、2035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甚至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部队」,解放军将更有能力限制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届时中南海领导人可能更敢于把武力作为解决台海问题的选项。

面对中国大陆的军事威吓,美国重要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今年5月就发表民调指出,「台湾民众有近6成担心两岸战争」;然而该份民调也发现「多数台湾民众并不觉得恐慌」。为此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10日分析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军事威胁之所以「无感」,是因为「狼来了」心态所造成的弹性疲乏。国人对于战争危机的认知不足是必须正视的隐忧,如果主流民意支持「抗中保台」,那么政府有责任带领国人做好准备。

11月4日国防部邱国正部长投书《华尔街日报》宣示「台湾不会向中国投降」。我们肯定国军将领的政治表态和心战喊话,台湾明年度国防预算加上特别预算共编列5177亿元,也是年年成长。然而我们更期待政府预算除了投资军购外,对于现职军人待遇以及义务役、后备役改革相关配套亦能给予更大程度关注。

首先,国军所肩负的责任和风险值得政府和国人给予更高的尊重与实质支持。邱部长既已在投书中表示台湾募兵制改革有助于军队专业化,且有助于强化国军操作先进武器系统因应科技战争的能力。那么国防部应可更积极地争取提升现职军人待遇。

再者,国军荣誉和专业性也要在义务役和后备制度改革中落实。基于全面国防动员需要,适当延长义务役期或增加教召时间有其必要性,但台湾青年「愿意上战场,却不愿意服兵役」的心态或许跟10月26日《华尔街日报》报导所称「台湾军人都在打扫、割草」有关。

虽然邱部长在投书中特别提到国军已将基地的基础维护工作外包,让军队更专注于训练与战备。但作者认为,国防部必须扭转国人对「服役是浪费时间」的刻板印象,这才是降低社会疑虑的关键。国防部在有限的役期中纳入更扎实的战技操练与军事演习,或者跨部会研议给予受教召人员奖补助,让「菜鸟」、「老鸟」都感受到当兵真能救国的荣誉感,应是可思考的方向。

台海的稳定与和平是国人乃至于国际社群的共同关切。面对无法回避的冲突风险,一味悲观无济于事,更不能天真地期待外国无条件协助。天助自助者,台湾社会必须有「靠自己」的觉悟,这才是捍卫台湾前途的方式。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