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最大挑战(丁学文)
大陆证监会发布《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前后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过渡期安排的通知》,从2月1日起,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同步改革资本市场如发行承销与交易制度等。(中新社)
现在乱不乱?真的很乱。本来,通货膨胀加速、能源粮食紧缺、全球央行升息、银行爆雷等就已经够让人头痛了,偏偏还有那些喜欢以政治或所谓的「意识形态」处理经贸问题的各国政客,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似地推出了各种撕裂全球的产业作为,搞得地缘政治不但乱七八糟,更让全球经济的迷雾平添几许难以解读的沉重。
过去半个月,成千上万的抗议者走上了柏林、伦敦、巴黎等欧洲街头,要求结束在乌克兰的战事,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了华盛顿的林肯纪念碑前,这不但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出现的最大反战示威潮,更让在华盛顿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年会的各国政要尴尬不已。
4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乔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会议开始的第二天就发出了警告:「随着大国之间的地缘紧张局势升高,各国争先恐后保护自身的工业供应链,『新冷战』的可能性一触即发。『碎片化』已经成为全球疫后世界最明显的标签。」
平心而论,全球经济的伤痕累累大家心知肚明,现在这个世界,太需要暮鼓晨钟,太需要一些好的信息或是正面的立论了。4月18日,Bloomberg按照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数据计算后,发现中国将在未来5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中国将为全球GDP增长贡献22.6%,印度紧随其后为12.9%,美国11.3%。真的是这样吗?中国可以怎么成为拉擡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亚洲开发银行显然不这么认为,4月初发布的《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虽然上调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至5%,但仍然认为中国在2023年的对外贸易增长将会放缓,资本流动也将弱化,在西方经济体的需求疲软情况下,出口肯定将呈下降趋势,只有出境旅游恢复有可能造就服务贸易的回升。除此之外,中国还将面临诸如消费或房地产市场复苏速度慢于预期的内部风险,以及全球经济降温超过预期的进一步外部风险。
很多人问我:怎么看中国?我的回答:要看懂2023年的中国变化,基本上不出两个主轴─「财政转移的刺激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财政刺激政策不是我的专业,我也不想回答。但资本市场改革我倒可以带大家略窥一二,我把它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
确实如此,让我们看看最新的官方数据,截至去年12月,外资持有的大陆在岸股票价值已经降至32兆人民币(约4.7亿美元),约占大陆股票总市值的4%,比去年同期的4.3%低。与此同时,去年大陆私募股权交易的价值更比之前暴跌了53%。可见疫情隔离和中国政府的强势封锁确实吓阻了全球资本的中国热。
新任的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底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卖力演出大家都看在眼里,甚至在论坛举行的当口,阿里巴巴就宣布了一分为六独立上市,消息一出,阿里巴巴位在美国的存托股票(ADS)价格急升14.26%,阿里巴巴在香港的股价也大涨13.29%,这表示,最少,资本市场是欢迎的。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在振衰起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外向型经济发展转为内需主导,在房地产步履蹒跚之际,想要刺激消费,让老百姓感觉炒股可以赚钱确实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从2月股市全面实施注册制,到3月中旬,中国监管机构新增1000多家外国投资人可以通过「沪港通」(Stock Connect)投资的内地上市公司名单,一口气让中国交易所高达90%的市值向全球投资人张开了双臂。3月31日开始,计划在国外上市的大陆企业VIE(可变利益实体)甚至得到了中国政府当局的承认。
坦白说,动态清零结束后的这两个月,中国确实跨开大步动作连连,但,要改变人们的Mindset真的很难。北京的魅力攻势有多大的作用我不敢说,但我知道受过伤的运动员再怎么复健也很难回到颠峰状态。2023年的前两个月,全球资金看似重新归队中国,但其实外资也抛售了260亿美元以上的中国债券。北京政治的变化让很多外资对大陆市场望之却步,与美国关系的恶化更是短时间难以化解。这些都是大陆资本市场改革很难自圆其说的压力,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最大挑战。
(作者为创投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