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中美金融市场脱钩开打(丁学文)

大陆的网约车企业滴滴公开宣布在纽约的IPO退市。(图/路透)

自从2018年的中美之间贸易战开打以来,全球的投资人、政治人物和企业家莫不全神贯注着这两大经济体将会怎么互相撕咬展开脱钩,或是它们会多快的展开脱钩,还是所有一切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过就是地缘政治下的尔虞我诈虚惊一场?

确实,疫情令人烦心,但我们也看见中美对峙并没有随着疫情扩散或是极端气候的压力稍有缓解,反而越演越烈,明显就是有你没我,大不了公开撕破脸。而随着大陆的网约车企业滴滴在12月3日公开宣布在纽约的IPO退市,我知道金融市场的脱钩战正式揭开了序幕,中美之间曾经的你侬我侬再也不会回来了。

但绝对不要以为大陆政府正在寻求一个金融孤立的未来。事实上我看见的是他们正在忙着敞开大门忙着欢迎华尔街的投资机构进入大陆的资本市场与金融体系。《经济学人》就认为大陆正在推动的是一个Asymmetric Decoupling(不对称的脱钩战略):「在积极促进西方世界对大陆市场依赖的同时,减少自己过往那种对西方世界的依赖。」滴滴不会是这策略的最后一个案例,已经在美国挂牌交易,总价值2.1兆美元的258家大陆企业都将陆续展开退市回家的操作。

过去几十年,大陆政府刻意容忍可变利益实体(VIEs)架构曾促使大量中国科技企业成功规避大陆政府对外资的严格限制,另辟捷径完成了蜕变。但在过去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2019年,已经在纽约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积极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就已经是资本运作转换阵地的预先规画。现在的滴滴则更进一步,彻底脱离纽约资本市场。或许还有人寄希望美国和大陆监管机构最终能够达成一定的妥协。 然而,哈佛法学院教授Jesse Fried泼了一盆冷水认为,大陆监管机构明确支持滴滴的退市,外国政府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干预使得想要恢复过往的荣景难上加难。

这些转变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出台一项针对大陆企业的披露法律,该法律要求外国企业必须揭露其审计报告的所有细节,否则将被迫退出美国的交易所交易。但讽刺的是自2019年以来,JPMorgan对大陆的跨境敞口增加了9%。过去3年,外国基金经理人持有的中国股票和债券几乎增加了1倍以上,达到了今天的1.1兆美元。大陆仍然希望它能够鱼与熊掌兼得,既获得全球资金的支持也获得一定的专业导入,对外国投资机构而言,大陆市场的巨大规模和企业的深度广度确实也让他们难以拒绝。

整个资本的重新分配主要由两种力量所支撑。一是大陆股票和债券被纳入了全球性的指数,这意味着指数基金ETF必须持有它们。另一个事实是,大陆本地的交易所股票受到监管打击的影响较小,而且它们更加的多元化与接地气,这让它们在资金泛滥的今天显得更有吸引力。但金融的非对称脱钩仍然引申出两个问题。一是美国的做法是否有效。美国政府越打压大陆的企业,最后会不会反而逼得大陆越有能力自行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并进一步削弱美国的优势?另一个问题是大陆会不会在其他地区执行这个不对称战略?其实这已经在大宗商品的产业竞争上明显看到。

大陆或许一时半载还无法摆脱对美国货币的依赖,美国货币现在仍然运用于大多数的跨境支付,并让美国可以随时利用美元体系对大陆进行经济的制裁。但针对美元体系的非对称性脱钩战略确实已经挡不住。事实上,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人都知道,大陆的加速融入全球金融市场注定会是高度不对称,主要原因当然就是资本管制,大陆对美的直接投资原本就少,而越多资本流入大陆市场,互相的不对称就会越明显。我常常强调,商场如战场,资本如流水,资本市场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吸引资本流入。地缘政治分析不是我的专长、科技脱钩也常常把我搞得雾煞煞,大陆在金融市场的非对称性战略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但资本流动下的中美脱钩确实已经揭开序幕,夹在中间的台湾可以独善其身,但不可能永远事不关己。(作者为创投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