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金融可以爆 信心不能崩(丁学文)
近两周矽谷银行倒闭、瑞士信贷风暴重创金融市场,对于美联准会未来走向增添变数,以目前通膨状况来看,距离美联储理想通膨4%相差甚远。(图/路透)
3月17日,我看见台湾央行在提前送交立法院的报告中指出,美国银行倒闭潮事件属于个别银行的特别因素,与2008年金融危机不能相提并论,所以对台湾不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这样的安抚人心不令人意外,但整个事情真的只是虚惊一场?真的不会衍生出更大的金融危机?台湾的金融产业会不会受到影响?一连串的疑问其实一直萦绕着我的心头。
两个礼拜不到,美国3家银行倒闭清算,紧接着百年品牌Credit Suisse面临危机,德国最大商业银行Deutsche Bank股价也重挫近15%……美欧银行接连的「暴雷」危机似乎正像蝴蝶振翅般掀起更多风暴。而VIX恐慌指数的短线急涨到金价的重返1900美元关卡更是让人吓出一身冷汗。虽然3月23日,美国联准会宣布升息1码的同时,也暗示了升息可能会止步。但3月24日的德意志银行股价仍然愈跌愈深,为什么?因为传言德银的信用违约互换交易(CDS)利差冲到了4年来高点,再次凸显了投资人高度担忧德银的整体稳定性。
这一切真的来得太快太猛太不可思议了。SVB是全美资产排名第16位的银行,与矽谷区科技业创投基金(Venture Capitals)与新创企业(Start-Up)关系密切,照道理说应该是投资高手中的高手,但它既不是被放款坏帐激增拖垮,也不是因为投资高风险资产而严重亏损,反而是因为投资组合配置错误而大意失荆州,这我始终没有办法接受。
要知道SVB在2020及2021年期间共流入了约1300亿美元的新存款,然后SVB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公债以及由美国政府支持的长期债券,难道整个SVB投资部门没有人提出警告,联准会大力升息会让大部位的长债受伤惨重?
这给了我几个教训:首先,最安全的资产,有时也会变成杀伤力最强的地雷。第二,资产配置必须多元化,太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会让自己蒙蔽双眼。第三,客户必须多元化。SVB存款太过集中于大型客户,客大也会压主,不但这些客户难伺候,而且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大举提款。
除此之外,货币政策传递过程比多数人想像的复杂,所需时间也比想像来得久,这让大家轻忽了升息的后续效应。英国央行在今年2月的研究报告指出,货币政策对通膨影响的滞后时间约为18~24个月,且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愈高的国家,紧缩政策效果的传导愈慢。由此可知,如果市场因为美国目前的经济数据看起来OK,就对这一轮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效果掉以轻心,意料之外的危机还会不断浮现。
我感觉吧,信心是金融行业正常运转的基石。从信贷市场看,信用的收缩必定加速美国银行业信贷拐点的出现,也将让联准会的决策更加的左右为难,市场经济衰退的预期很难烟消云散。最近各国央行加大黄金购买力度,和黄金的价格持续上升已经凸显了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不信任的一种反应。现在,市场更担心的将是持续升高的利率会不会让其他银行也步向和SVB一样的风险?或者银行业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进行大幅度的债券抛售?
我们永远要记住,所谓的「流动性风险」涉及了投资人、存款户及债权人的心里状态及巿场解读,凡事只要加上了「人们在想什么?」这个元素,将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不可预测。这几年的大部分事情就是那么诡异,身处台湾的我们也只能化繁为简去理解银行的处境:当利率持续上升,银行业固然可以坐享其成,但高利率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坏帐率,这是银行本来就该面对的。
更何况,以美国为核心运作的金融体系已经快40多年没有经历过高利率环境了,全球央行在高利率前面就是个菜鸟,所以大家也不要期待他们像表面那样的老神在在,这就是为什么最近的金融连环爆,从联准会、瑞士央行到最新的德国总理Olaf Scholz会那么快出手救火的原因。
那怎么办?夜阑人静之余,不妨想想巿场之所以迷人,在于它可以被期待;风声鹤唳之时,要谨记巿场之所以可怕,在于它的不可被预测。然后你能做的,就是保持信心,等待那只看不见的手把一切的惊慌失措用时间慢慢抚平。
(作者为创投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