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馆卑南遗址公园 等比例打造3000年前史前家屋

史前家屋参考太麻里东排湾族住屋规划。(图/文化部,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史前馆)于卑南遗址公园推出全新户外展示「史前家屋」,由史前馆与东海大学建筑系华山教授研究室合作,以考古发掘资料基础,结合地形、气候、房屋结构、地方材料、生活功能及逻辑等进行推理,以一比一尺寸打造史前卑南文化人的家屋,展现实验考古与公众考古的成果

史前馆日前于卑南遗址公园举行「史前家屋」开幕记者会,庆祝落成,除首度公开史前家屋展示内容,也安排体验活动开放民众参与。在史前家屋户外展示区里可以看到,3000年前卑南文化人的居住空间除了住屋,推测还有前庭步道、驳坎、储物砌石圈等,构成史前人日常生活的场景

史前馆馆长李玉芬表示,未来「史前家屋」搭配卑南遗址公园原有的参观学习重点「考古现场」及「展示厅」,使整个园区成为一座包含现地展示、室内展示、户外展示,规模更完整的考古遗址博物馆。

卑南遗址是台湾规模最大,具有最完整史前聚落型态与资料的遗址。卑南文化人留下整齐排列的住屋遗迹,过去学者曾多次尝试绘制模拟想像图或制作缩小模型,成为这次展示计划的重要讨论基础。相较于绘图或模型,以一比一的方式搭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此一来在细节上将无法马虎,且这样的尺度能带给观众更真实的体感参观经验。

过去学者依据邻近部落口传故事以及大量出土的陶质标本,推测距今3500至2300年前的史前卑南文化较接近现今的阿美族文化,因此认为卑南文化人的住屋形制,应与阿美族住屋相似。

然而由于卑南文化人大量使用石板,再加上卑南遗址在距今2300至1900年前出现以纹饰陶器琉璃珠为特色的三和文化,使得学者不排除参考排湾族住屋的形制。台东太麻里的排湾族部落,因呈现独特的区域特性,特别具参考价值;其近代民族志资料,尤其日籍建筑家千千岩助太郎(Chijiwa Suketarou)留下的踏查测绘(1935至1944年间),成为本次计划执行团队的重要参考。

搭配史前家屋户外展示,史前馆另与「壹同乐动画工作室」合作,推出应用程式APP「好家在卑南」(Life@Peinan),以解题为概念邀请使用者参与考古学者推理过程,深入学习史前家屋户外展示内容,并设计寻宝游戏,引导探索偌大的卑南遗址公园。

欢庆史前家屋落成,自2月8日起至春节假期结束(2月20日)止,下载「好家在卑南」App并完成寻宝游戏者,可凭行动装置画面至卑南遗址公园展示厅服务台兑换全新设计的史前国宝文创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