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紧公司条例 损害香港核心价值

最近香港政府修订《公司条例》,收紧公众可以查阅的公司资料董事住址身分号码将被屏蔽大大增加核实公司董事身分的困难。

政府高官表示这样做是要保障公司董事私隐。但公众查册制度一向行之有效,达到监察市场运作提高经济活动透明度的作用,且多年来只有寥寥数宗公司董事投诉,并无滥用情况。为何要突然更改?

两岸三地新闻调查性报导中,香港传媒表现得比较弱,但香港记者却可以倚仗较能照顾公众利益的公司条例不时写出撼动政治现实深入报导。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妻子经营■房、行政会议成员林奋强涉嫌在政府房屋政策出台前偷步卖楼、立法会选举时多名选民使用同一地址的所谓种票事件等,俱是香港记者通过查册翻查买卖纪录揭露出来。

收紧公司条例对谁有好处?当然是那些逃薪的雇主、逃税的有钱人、有权有势知悉政府政策走向而又从事炒卖活动的人,还有那些财富来历不明的人。

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同一个姓名动辄有几十万人,若收紧公司条例要核实公司董事真正身分相当困难。而随着中港两地交流日渐频繁,不少中国国企和民企董事在香港从事经济活动,与香港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收紧公众可以查阅的公司资料,无疑令公众失去一把监督商界利器,亦是对调查性新闻的一大限制。

近2千香港新闻工作者签名请愿,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警告政府此举只会滋生腐败并要求收回法规。1月28日,请愿书以整版广告方式刊登在香港几份报纸上。2月2日,香港建造业工会亦表示反对收紧查册制度,因为找不到雇主资料,无法以司法手段追回欠薪;在没有雇主住址的情况下,上门追薪更无可能。中小企业以及代理业者,亦面临难以核实交易对手的风险。

香港泛民主派向来鼓吹自由民主,但对港府收收紧公司条例却反应冷淡。早在2011年,香港立法会成立了《公司条例草案委员会,共有16名议员出任委员(其中4人为泛民主派议员,只有1人反对修例),是法案的把关者。后来本地传媒翻查上述16名委员纪录,发现有12名委员合共出任209间公司的董事,其中多人虚报住址,包括泛民议员。人们不禁怀疑这些所谓的民意代表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代表港人的普遍利益?除了个人利益优先,他们通过的法例亦倾斜向香港社会中富有的1%至10%的人。

香港人蒙在鼓里,直到新公司条例将要实施时,才如梦初醒。此时,距离新《公司条例》附例于今年5月分批交给新一届香港立法会审议只有3个多月。而港府表示新《公司条例》已做全面咨询,公众咨询期于2011年底已结束。

与世界各地相比,香港公司的查册制度透明度高,远比中国大陆和台湾先进,公众可以更好地监督权势者的经济投机活动。香港几乎每年都在世界经济自由度的评选中排名第一就是明证。香港还没有普选,不够民主化决策不透明是制度使然。因此,香港人很珍惜这里的自由支柱,即新闻自由:这也是香港人的核心价值之一。收紧公众查册制度,向新闻自由提出了挑战

向来香港都被誉为是中国一扇对外窗口,收紧公司条例却犹如往窗玻璃上抹上一把泥。从此,从外面看里面,从左面看右面,很多东西都可能变得混沌不清,多了很多可以让人上下其手的空间。

(作者为香港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