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假单手法多 留心网店交易纪录
两岸网店刷假单比比皆是,冲评价和信用的原始动机,都是想在一堆竞争者中,争得亮相机会,影响买家的选购心理。但追求短利的结果,换来的是更难取信消费者,网购平台的信用和评价制度恐失去参考意义,沦为装饰用道具。
过去炒作信用从个人私下炒作,演变到商家联合互炒,后来平台抓得紧,再进阶到由第三方代炒,尤其两岸代炒集团已发展出地下产业链,一条龙的服务,加上手法逼真,吻合交易特征,光后台监控也不易辨识。
台湾网购业者指出,大陆炒作信用严重的原因与假货横行有关,不肖人士会利用炒作信用包装网店,再伺机贩售假货充真,牟取高额利差,甚至借此进行购物诈骗,捞一票就跑,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不过,造假并非无迹可寻,消费者只要多留点心,仍可从网店的交易历史纪录看出蛛丝马迹,像是信用累积短期暴增、货未到评价先来,或观察留言和提问数量、评价内容是否单一,以及超低价结标数量多寡,挖出网店造假嫌疑。
即便炒作信用手法不断曝光,打击假单制度、举报、监控机制也日趋完善。但只要市场需求仍在,炒作信用就成了商家离不开的毒品,平台和卖家斗法各有胜场,唯独被侵犯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消费者,是不变的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