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出售、斑马撞开栅栏溺毙 日本面临剩余动物难题

▲雄斑马大会父亲竞争。(示意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为了解决空间不足,日本动物园会把「剩余动物」转园、卖给宠物店或繁殖商,不过在转移、交换的过程中,动物经常陷入惊慌导致伤亡。这些事件不仅是管理上的漏洞,也是结构性问题导致的后果

格兰特氏雄斑马巴伦(Grants Zebra)3月从日本爱知县马术俱乐部逃脱后,围捕过程中被麻醉吹箭射中,在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溺毙。巴伦2014年在大阪市天王寺动物园出生,由于雄斑马长大会跟父亲竞争,又没有多余的空间分开饲养,园方在2月与贸易商签订「动物交换契约」,换取其他展示动物。

为了培养亲近生人习惯,巴伦离开动物园后被送往濑户市的马术俱乐部,但是陌生环境让牠撞开栅栏逃往3.5公里外的高尔夫球场,在围捕过程中溺毙。对此,天王寺动物园表示,园内定期繁殖和购买维持数量,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只好拿新生的动物与其他动物园或贸易商交换。

水獭竟交换到宠物店出售。(示意图/翻摄自Wildlife Friends Foundation Thailand)

从园方的解释可以得知剩余动物非常普遍,不过透过贸易商的交易对象非常难掌握,例如鹿儿岛平川动物园曾交易2只小爪水獭,竟然被放在静冈市的宠物店出售,引起动保界一阵挞伐。

据了解,贸易活动从明治时代开始,被视为动物园发展的推手。不过日本相关场馆普遍面临空间不足,即使为了保存物种也很难大量饲养,尤其是大型动物更为棘手,不得不依赖贸易商,相较于欧美国家从40多年前避免非法交易、猎捕等行为,致力透过繁殖和交换来解决问题,虽然各国条件不同无法一概而论,动物保育目前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日本旭川市的旭山动物园就是一件优质范例,1994年爆发人畜共通的「胞虫病」被迫关园,隔年重启营业后却等不到游客回笼,问题不仅出在传染病,游客早已失去兴致、动物没有活力重创园内业绩。

为了拯救动物园,展场参照各种动物的习性设计,花豹习惯在树上寻找猎物,却整天待在平地失去猎食兴趣,因此把展区移到高处,不仅恢复活力还一一「打量」树下的游客,形成有趣的互动;海豹通常在峭壁夹缝追捕猎物,于是园方把水池改装成两层楼高的玻璃水柱,让牠们能够「上下」游,而不是「左右」移动量身打造的改动让动物重获元气;游客也找回新鲜感原本无名的地方动物园,一跃变成北海道名胜景点,就算离市区将近4小时车程,也让许多游客趋之若鹜。

企鹅「自由行」带来新鲜感。(图/翻摄自旭山动物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