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车站125周年了 张哲生漫谈北车3代变迁故事

▲现今台北车站。(图/翻摄自GoogleMap)

记者颜心彤/采访报导

北车站23日举办庆祝满125周年活动,并于2016年1月25日将满125岁!但身为台湾人的你知道台北车站竟有分4代吗?喜爱拍摄台湾各地昔今照片网路名人张哲生表示,台北车站有4代,撇开目前所见的第4代于1989年落成,在访谈中聊了3代大致上的历史。(以下为专访张哲生,未经同意不得允许转载)

▲台北车站 1979~2011(图/翻摄自张哲生粉丝专页

第1代台北车站 清光绪时期建立台北车站是重要的大城市,第1代台北车站其实位于大稻埕市街南侧,约现今北门捷运站位置,于1891年(清光绪17年)建造,在台湾巡抚刘铭传任内,随着分别往新竹基隆铁路相继通车而启用,为1座欧洲式棚式车站。

▲第1代台北车站(图/翻摄自[台北事]关于台北的曾经粉丝专页)

台铁局秘书室表示,根据资料文献,台北车站建立于1891年,日期不详,2016年1月25日即满125周年。

第2代台北车站 日本人所建,文艺复兴风格车站日本统治台湾后,第1代车站持续使用至1901年8月25日,日本人1908年建的木造车站就像个停车场。建造的第2代车站则在1901年8月25日通车。同年,第2代车站斜对面兴建当时以设备高级著称的台北铁道饭店(1945年毁于美军空袭,现址新光摩天大楼大亚百货一带)。

▲台湾铁道饭店(图/翻摄自[台北事]关于台北的曾经粉丝专页)

第2代车站带有文艺复兴风格,张哲生还说,当时的建筑品味多向西方取经,再带回国内与本国的元素融合,所以有些就会像是希腊宫殿般的风格出现。于1901年8月25日随着淡水线通车及新竹至基隆铁路改线完工而启用(当时称为「台北停车场」)。

日人会建造第2代的台北车站的原因,主要是为配合铁路改线、市区改正计划考量日本人需求,将木造车站位置向东移至台北府城北侧城墙(后来城墙被拆除,改筑为「北三线路」,今忠孝西路)附近,车站正门开在「表町通」(今 馆前路),并与台湾总督府博物馆(今 国立台湾博物馆)遥遥相立。

第1代车站于1908年拆除后,大稻埕停车场于同年迁至此地。该站原先于1902年2月1日在此地西南方的淡水河边设站,专营货运;同年6月1日起兼办客运;1903年成为淡水线铁路发车站。1908年迁至第1代车站旧址新建日式木造车站;1916年8月17日改为货运站,客运由同日启用的北门乘降场接办;1937年12月1日桦山货物驿落成后,大稻埕停车场废止。1923年3月6日,日人另外在车站内轨道区北侧兴建规模较小的台北后车站(当时称为「里台北驿」)启用,取代同日停用的北门驿成为淡水线铁路的新端点站,并便利当时聚居于大稻埕的本岛人(即台湾人)进出车站。台北后车站为一栋木造建筑,建筑外貌较为小巧

▲第2代台北车站 1931年,台北驿(台北车站)前的北三线道路(今忠孝西路)。(图/翻摄自张哲生粉丝专页)

1939年,台北工场迁至松山后,油漆工场与客车工场皆改作为办公室;战后,原油漆工场于1950年拆除,原客车工场则改作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礼堂辟建市民大道时拆除4组钢梁铆接组),礼堂剩余部分已经被列为古迹,正在进行修复工作。

第3代台北车站 现代主义风格的方块水泥建筑后来由于原有的前站空间不敷使用,因此在1939年于原地改建为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方块型水泥建筑(第三代车站,1941年落成,当时改称「台北驿」),内部可用空间也因此增加不少。此外,1930年从民营收归市营公车,也以台北车站作为路线的主要端点站之一。

▲第3代台北车站(图/翻摄自[台北事]关于台北的曾经粉丝专页)

▲1985年,鸟瞰台北车站,往西北方望,右下角为忠孝西路。(图/翻摄自张哲生粉丝专页)

▲1978年,第3代台北车站(1941-1986)。(图/翻摄自张哲生粉丝专页)

另外张哲生也提到:「目前所见的是第4代车站,于1989年落成,主要是为了铁路地下化而改建;第2、3代皆是日人因为扩建,提升功能需求所建造,日人以100年计划统至台湾,将台湾做为南进基地,第1步首要建造就是交通。」第3代车站则是使用最悠久的车站,约48年。综观老台北的历史风华,台北车站的4次变迁,不禁令人感叹这时代的力量之大。

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北侧街景 1989 vs 2015(图/翻摄自张哲生粉丝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