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成安眠药大国 专家:增罹癌风险、宿醉效应引发意外
美国每个月大约有1,000万人服用安眠药,而且这个数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示意图/shutterstock)
失眠是当今全球最普遍的文明病,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资料,全球77亿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失眠,大约27亿人。根据健保署最新统计,台湾2020年门诊住院安眠药的使用人口超过450万人(如果加上未就医的人口,恐怕早已超过500万人)。
也就是说,台湾2,300万人口之中,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失眠,2020年安眠药的使用量超过9.3亿颗,相关健保费用高达23亿台币。尤其是台湾270万65岁以上的年长者之中,大约有120万人因失眠而服用安眠药,比例超过四成,对健康长寿的生活,造成严重障碍。
更糟糕的是,大多数失眠的人,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眠,睡不着觉。事实上,药物干扰、生活习惯不良、环境吵杂、光害、压力、饮食等都是关键因素。失眠是人类健康的头号天敌,睡眠医学的科学家将它归纳出八大类型:
1.半夜清醒型
每天晚上都能正常入睡,但半夜却异常清醒。每晚熟睡的时间不到4小时,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头昏脑胀、哈欠连连。
2.云雀型
每天晚上9点就上床呼呼大睡,半夜两三点会习惯性清醒。醒来之后,无法重新入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胡思乱想,等待黎明的到来。
3.猫头鹰型
夜越来越深,精神却越来越亢奋,追剧、看书、滑手机、上网、打电动,一直熬夜到半夜两、三点才睡觉。70%的年轻人猝死均与熬夜有关,真是「熬夜一时爽,天天熬夜火葬场」
4.焦躁不安型
入睡有时顺利有时困难,时好时坏,半夜会多次醒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却转个不停,想东想西,为工作、感情、家庭生活琐事焦躁不安。
5.赖床型
入睡困难,可能需要1、2个小时。一旦入睡,一大清早要从舒适的床上爬起来,对这类型的人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不管是闹钟的铃声,还是老妈的喊叫声,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是蒙着头,无动于衷,经常睡懒觉。
6.慢性失眠型
入睡困难,上床后,需要60分钟以上,才能入睡。半夜醒来多次,总醒来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比预计起床时间更早清醒,且无法再入睡,睡眠中经常说梦话。(台湾15岁以上的民众有11.3%的人慢性失眠)
7.过度刺激型
为了完成工作加班到午夜或凌晨两、三点。想倒头大睡时,却无法入眠,失眠原因实际上来自于交感神经过度亢奋,交感神经在不断接受刺激下会显得较亢奋,当然无法入眠。
8.缺觉型
由于工作、生活或学习的缘故,睡眠不足5个小时,导致经常感觉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心情变差等问题。每天少睡2两小时,相貌大不同。熬夜对容貌的杀伤力真的不容小觑,长期缺觉真的会让人容貌变丑。
安眠药除了可能导致许多患者过早死亡之外,那些平均每周服用两到三片或更多安眠药的人,罹患癌症的可能性要提高35%。
根据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提供的数据,随机服用安眠药的研究参与者中,有9种新的皮肤癌和4种其他癌症,但仅接受安慰剂的参与者中,罹患癌症的机率为零。对于每周服用超过2-3片安眠药的患者,平均2.5年内罹患癌症的风险会增加35%。尤其是最受欢迎的安眠药唑吡坦(Zolpidem)和替马西泮(Temazepam),具有统计学显著的癌症风险。
一项来自台湾的研究,是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台湾国民健康保险系统的数据。作者研究了唑吡坦,这是台湾和美国最流行的安眠药。经过八年多的随访,台湾作者发现服用唑吡坦,罹患癌症的风险要大得多。
安眠药会引起「宿醉」,不仅会降低我们睡眠时脑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还会降低白天的脑细胞活动。这会使人在白天昏昏欲睡、缺乏警觉、困惑和虚弱、减慢反应时间、判断力,并损害智力和记忆力。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更容易跌倒,而车祸的肇事者往往血液中含有安眠药的成份,因此人们认为宿醉会导致车祸以及其他致命事故。
最近20年以来,医生开始关注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这是一种在睡眠期间呼吸暂停的情况。医生怀疑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睡眠期间死亡。几项研究发现,当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服用安眠药时,呼吸暂停的次数更多,而且暂停的时间更长。
克里普克博士从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的数据中,了解到唑吡坦使睡眠呼吸中止症恶化的记录。许多专家建议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不应服用安眠药,否则会导致高血压,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
问题是几乎每个40岁以上的人,都有一些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征兆,而且大多数65岁以上的人,都符合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诊断标准。更值得注意的是,服用安眠药与很高的自杀率有关,自杀增加是基于安眠药导致罹患抑郁症的机率更高,以及在已知服用安眠药的人中,观察到非常高的自杀率。
(本文摘自《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谋杀自己》/时报出版)
《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谋杀自己》/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