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那些让我想深耕大陆的原因
两岸征文
很多到大陆学习和经商的台青与台商们,肯定会被问到这么一个问题,之后是想待在大陆,还是回台生活呢?不论是自己在大陆的同学,还是在台湾的朋友,无不例外,都问过我这个问题。相反地,我那些在台湾的陆生朋友们,却几乎没有被问过类似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好像来台就学本来就是个生活体验与新的阶段性尝试,时间一到,大家还是都选择回大陆生活。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选择在台湾定居的大陆人,只能说相比之下,前者的比例却高出不少,这样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其背后的真正原因。
锚定效应证实了人是选择性、比较性的动物。当我们有一个参照物做对比时,人类的大脑就会将之当作判断基础,选择对自己视为有利方的案执行。或许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被询问是否想定居大陆的原因,这一切都是磁吸效应使然。放在80年代的台湾也是如此,好多内地的同胞想要来台湾打工、生活,觉得台湾就是摩登、现代、潮流的象征,据说还有很多女生想远嫁台湾,认为台湾人各个都很有钱,只要在台湾挑个金龟婿,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但当生活水平、便利性和舒适度都不输台湾的时候,大部分来台的陆籍人士也就只把台湾当作比较的对象,来看看现在的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抑或高雄市到底放在内地是个几线城市水平,逛一回日月潭和阿里山,看看自己眼前所见是否跟小学课本里读的一模一样,大概就是这么个目的。
还记得到大陆工作的第一年,就有不少同事问我类似的几个问题,你觉得大陆跟台湾哪个好?你觉得大陆现在跟台湾还有落差吗?你之后想继续待在这里,还是回去生活呢?我想这种问题在以前根本不需要问、也没人会问,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大陆的经济与科技实力都和台湾不在同个水平,所以来大陆搞投资、做生意的商人们,最终选择回台湾过退休生活都是预料之事。
时间过了大约40多年吧!一切物换星移,在大陆生活的台湾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遇上有人问你这么个问题,甚至台湾人自己都会来问你。显然地,大家开始认为在大陆的生活水平已经不输台湾了,甚至可能还超越台湾,所以大家开始有这样的好奇心,才会这样地询问你的想法。反之,为什么现在大陆人几乎都没有想要留在台湾,不只是受限于台湾政策在某些生活方面的禁止,更多的是他们认为回到大陆生活的发展前景会更好,没有理由去放弃一个拥有更多资源、更大平台的地方,相信很多台湾人也是这么想的吧!
难道台湾这些年都没有进步吗?我敢说:不是的。起码从台湾的半导体和部分优势产业的成长来看,台湾综合实力水平也是在不断向前的,甚至在去年疫情重创各地之际,台湾还是少数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地区。不能说台湾的总体实力没有在进步,只能说大陆整体的发展太快,这样的发展进程,就连美国人也感到惊讶,曾经消费能力指数仅和印度不相上下的大陆,如今已经完成所有贫困县的脱贫摘帽、曾经什么加工品都需要仰赖进口的大陆,如今拥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曾经被认为只会代工一些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大陆,如今却能够成为量产疫苗的第一梯队,而且达到近8成的人口自发性施打,甚至将内地使用的健康宝技术与实施机制推荐给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帮助更多国家的人民能够有效抵抗新冠肺炎。
曾经会发生因为饥荒而使人饿死的大陆,如今却拥有超级水稻的种植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每亩地的稻米产量,还将这些技术移植到非洲、拉美等地的国家,养活数亿的外籍人口,更不用说航天航太、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了,北斗七星的建制、华为和中兴通讯的基地台与手机的出世,以及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多家高科技公司的建成,都足以说明现在大陆的总体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一个地方是否能留得住人的标准,我想不完全只体现在这个地区是否是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就好比人人称羡的北、上、广、深,是大陆最繁华的一线城市,但其实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在天津、无锡、南京和东莞等地生活;台湾也是如此,很多人并没有选择居住在台北,反而选择从桃园、基隆或宜兰通勤,这是经过大量考虑而得出的结果,而为什么我会选择在大陆生活?在大陆生活的好处是什么?我想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没有一个人会想放弃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不去耕耘,除非他的技能或他从事的产业已在这里无法立足,这也是为什么在网购产业非常火热的大陆,还有这么多外国实体店选择进驻的原因,就算大部分的红利被直播代购给抢走了,但是只要能够拥有一定的份额,这些实体店依然能够赚得钵满盆满,毕竟14亿人口的市场所累积的体量,还是十分可观的。
大陆拥有非常完善的物流体系,还记得之前我在大陆第一次尝试用淘宝网购的产品,是一面价值9.9元人民币的折叠式化妆镜,那是从广东发的货,结果两天就送达北京,而且9.9元还是包含邮费的价格,如果愿意加价,还能够达成一天送达的请求。
有些像京东方或者叮当快药等特营门市,甚至能够做到快则两小时内送达,慢则当天送达目的地的要求,这样的便民服务,只能仰赖强大的运输系统技术才能做到,目前估计也就只有在西班牙的ZARA能够拥有比肩的物流实力,但是他仅服务于本土的ZARA公司,而大陆的物流却是开放于人民的,足见两者体量上的差异。
为了满足庞大的内耗市场,大陆的加工业往往都是大规模量产,导致很多产品的生产成本被压到非常低,我买的化妆镜里,竟然还赠送压克力材质的手机架。而这样的状况还屡见不鲜,买咖啡送马克杯和杯勺、买隐形眼镜送护理液、护理盒与拖镜等,每次的拆箱,都是一次次的惊喜,很多时候真的会感慨,人多就是力量,确实是不无道理。
在这里,你不用担心你哪里去不了,因为各个地方的交通系统都十分完善,遍地都是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动车,公车、火车、高铁和捷运的动线布满整个城市,就连香港澳门和贵州等被海水与山脉相隔的地方,都建起了桥梁和隧道,创下许多项世界第一的基建工程,让大家的旅游与工作生活变得非常方便,这样的基础建设水平,确实是非常厉害的。
最后想分享的就是大陆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实力,在这里,几乎所有东西都能一支手机搞定,现在出门购物根本没有人在带现金,扫码支付、扫码认证、扫码点餐、扫码进站,红外线与NFC感应技术被运用地淋漓尽致。结合人工智能的家电用品比比皆是,越来越多高技术含量的国民品牌被打造出来,在这里生活,真的可以让生活变得非常「生活」,真的只有自己到过这里后,才能感受到这些便利。
我想台湾在很多领域做得还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我认为别人的优势也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可以以台积电为傲,但是我们也需要去想着还有什么产业能够去打造第二个台积电,需要去想着怎么创造更大的人口吸引力,大陆在这上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虚心求教的,希望台湾变得更好。(两岸观察员/高雄人,现居北京)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延续《旺报》两岸征文活动,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