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正成为美国抗中的「冲组」
夏日炎炎,两岸关系却不见回温。7月3日,大陆东南卫视两名驻台记者「被驱逐出境」,从通知到离境不到48小时,犹如狂风扫落叶,让国台办扬言「后果自负」。同时,在大学指考后,陆委会大发文宣「提醒」赴陆就学风险,也引来陆方反击。这些事件似乎都与中美近期在媒体、人才等多领域对抗有关,难道台湾正成为美国抗中「冲组」吗?
苏贞昌的「刚好而已」
坦白说,台湾驱逐陆媒记者并非无迹可寻。美国国务院6月22日宣布新增央视、《人民日报》等大陆官媒为「外国使团」,6月27日就有绿营媒体连发三篇报导,从事件本身、学者访谈、立委痛批,直指部分陆媒违法在台录制政论节目、台湾嘉宾矮化国格,并称美国都认为大陆官媒影响国安,台湾不能后知后觉。
虽然当天陆委会语带保留,称租用摄影棚将在台采访回传大陆播出,尚属驻点采访报导行为,但被立委批评「认定过于宽松」。后来传出一路被上报到行政院长苏贞昌案前,才让事件转为火速处理。
7月2日晚间,陆委会证实东南卫视两名记者被要求7月3日离境,而主管机关文化部给的理由是,在台「制作节目」与申请「新闻采访」之目的不符,故不续发采访证、入境许可。对此,苏贞昌表示,这种情况,不延长采访证只是「刚好而已」。
然而,部分舆论认为,在棚内与受访者对谈,由记者提问、受访者评论,也是采访形式之一;同时,该节目已制播12年,形式一直没变,若有问题,蔡英文第一任期也早该检讨。大陆国台办则撂下狠话:「若不停止无理作法,后果由民进党当局承担。」
对陆保持「社交距离」
另一方面,政府近年加强控管两岸学术交流、宣导赴陆求学就业风险,教育部也早已规定各级学校组织学生赴陆交流必须事前报备。
陆委会7月8日在脸书发布「赴陆就学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情」,直指从大陆高校转赴欧美深造较以往困难、中美贸易冲突致大陆就业创业情势日趋严峻、大陆疫情资讯不透明危及健康安全、部分学历返台不被采认、网路设限封锁资讯浏览不便、校园及日常生活受监控情形严重、言论高度审查管控等问题,「提醒」台生赴陆前要三思。
这也引来陆方反驳,大陆国台办官方微博7月14日转载「台湾陆委会装作不知道的8件事」,称大陆大学院校出国深造机会多、水准受到国际承认,在亚洲名列前茅;大陆经济前景好,每年新增1,300万个职缺,台湾经济对陆依存度已达历史新高。并强调大陆是世界公认防疫工作最好、最透明的地方,欧盟已将大陆列为15个安全国家和地区之一;且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生也无一人感染。
此外,台湾2月起禁止大陆人士赴台,在近期大陆疫情和缓的情况下,陆生与陆配子女(陆委会主委陈明通此前称之为「小明」)的家长多次呼吁分批解禁,甚至两度到卫福部、总统府前下跪陈情。
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总是左推教育部、右推陆委会,重申大陆疫情不透明、防疫专业考量,直到7月初依旧反反复复,一下说「快了」,一下又说「没有时间表」。
最终7月15日才宣布解禁2岁以下的「小小明」,人数约百人。而1,900多位面临就学需求、居留资格压力、更急迫需要回台的小明们,依旧被挡在门外。对此,陈时中坦言「因为他们未来有可能是我们的国人」,再度被批评是政治考量优先。
中美对抗「投影」台湾
事实上,若将视角拉广,上述事态都可在近期的中美博弈找到对应。2020年初,中美另辟媒体战场,美国2月到6月陆续将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9家大陆官媒列为「外国使团」,还要求其驻美机构削减陆籍雇员。
北京不甘示弱逐一回击,2月驱逐《华尔街日报》(WSJ)3名驻京记者;3月驱逐《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共10多名美籍驻华记者;6月更要求美联社(AP)、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4家美媒,申报在大陆境内经营资料。
人才交流方面,美国近来也紧缩对大陆留学生的签证,甚至扬言驱逐数千名与大陆军方所属大学有关的留学生与研究人员。而今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公布的提前录取榜单,竟无一位是陆生,打破过去20年多年来的纪录。而同时,美国与「理念相近」的台湾加强人才合作,合推人才循环大联盟。
再者,在新冠疫情上,面对日以万计的新增确诊人数,美国白宫先后将矛头指向中国大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指控大陆隐匿疫情,更痛批WHO配合大陆释放误导讯息。可以说在疫情肆虐、大选将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操作抗中情绪,已是川普政府不言而喻的立场。
综合上述,台湾驱逐陆媒记者、警示台生赴陆风险、不轻易松口对陆解禁,都能看到中美全面战略竞争的缩影。
充当急先锋的危险代价
坦言之,民进党政府对美国亦步亦趋,一方面是要维持台湾社会对于「红色渗透」的疑惧,确保执政优势。从总统大选的抗中,到新冠疫情的怨中、港版国安法的恐中,反中也确实成为台湾社会主流氛围,久久难散。所以即使小明们的父母下跪陈情,都很难激起同情和共鸣。
另一方面,民进党政府全面倒向美国已是公开的事实,透过建构国安防护网、警示赴陆风险等作为,在台湾内部筑起一道高墙,不只自诩「民主灯塔」,更宣示要做「民主前锋」,并时刻紧盯美国抗中动作,无论主观意愿为何,在客观现实上已成为美国在台海的「冲组」角色。而对于「配合度极高」的台湾,美方也不断推出友台法案、军售案,并营造出双方官员亲密互动的景象。
平心而论,民进党政府其实也知道台湾身处中美对抗夹缝,是「步步惊心」,所以在诸多作为上都有「分寸」,不敢越雷池。包括以不续发采访证取代直接驱逐陆媒记者、用「提醒」取代赴陆就学「警示」、用防疫专业为由阻挡入境等。
然而,蔡英文政府并没有告诉台湾民众其背后的风险,民众只看到台湾防疫「好棒棒」、政府英勇驱逐陆媒、台美关系史上最佳等「积极有为」的一面;却未清楚意识到,伴随亢奋情绪而来的,将是持续对大陆释放敌意,同时也让台湾在美国战车上越绑越紧,转圜余地逐渐缩小,台海的和平选项也一步步「消失」。
两头大象打架时,最倒楣的恐怕是那块草皮。当万安演习的空袭警报响起时,有多少台湾民众会意识到,这也许不再是数十年来的「例行警报」,而是对区域局势一触即发的「隐晦暗示」?当政客希望民众陷入某种狂热,十之八九是希望其忽略某些危机,所以更应该戒之慎之。
《多维TW》月刊0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