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写真 见证陆40年变化
以高源为故事背景的微电影《神偷》海报。(取自新浪微博@新世相)
天安门广场在游客眼里,是来北京旅游必打卡的景点,对于大陆一名男子高源而言,这里是他的「办公室」,距离18岁第一次拿着相机来上班,已经过了40年,背着一台相机,高源个子比一般人高出一截,每天都对着不同的人说:「您要拍照吗?留个纪念吧!」58岁的高源是在这里从事合影拍照的人中资历最深的,40年「工龄」,比很多同行的年龄都要大,他见证时代进步、相机日益更新,他觉得自己是看升旗仪式最多的人之一,也看过许多感人故事。
高源说,1970年代,他一毕业就被安排在天安门广场工作,在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张与天安门广场的合影的照片,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几十年前,出趟远门不容易,来了北京,当然要在天安门留个念想,当时也有「修图」,不过就是拿笔,把闭上的眼睛画出来个眼珠,在没有电脑和修图软体的时代,「心灵的窗户是用画笔打开的」。
高源说,当时使用胶片相机拍摄,照片需要返厂洗印再寄给顾客,一来一回中间需要不少时间,来自各地的游客或用家乡方言口述,或用手写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中间自然出现过多「退回信件」,高源前几年一度满腔热血的想替这些退回的相片找到他们的主人,亲自查询、实地走访,甚至联系了当地派出所,但到了目的地发现很多人搬家了,来应门的人,已经不是照片上的人。
90年代的拍立得、21世纪的数位相机,到现在高师傅工作之余用的最多的拍照设备是手机,高源说,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有钱,照片的成本也降下来了,拍立得相机刚有的时候,等着拍摄的人多啊,排队的人能有50公尺,几十年里发生着改变,从胶片冲洗,到即拍即取,再到如今的数码高清时代,他现在则固定帮顾客多拍几张,任君挑选。
看升旗仪式最多的人
40年的摄影生涯,高源说,比起摄影师,他做的更像是「服务业」,他拍过的数以万计的客人里,不少人让他印象颇深,几年前,有个老人路过天安门,要高源帮他拍一张照,他免费帮老人拍了一张,没想到后来老人时不时就来找他拍,从来没付过钱,高源也没要过钱。
高源回忆说,还有位老华侨,隔几年就来广场看一次升旗,国歌一响,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着他,他感受到一个人对于祖国的热爱,自己也被感动,也因为这份工作,他觉得自己是看升旗仪式最多的人之一。
2016年他光荣退休,背着曾经的布包,站在相同的位置又拍了一次,高源说,两张跨越时空的照片在相同的地点相遇,在这里他见证从几名战士升国旗到现在的国旗护卫队、参与国庆阅兵式的后勤服务工作,当然最多的,是透过镜头记录天安门前老百姓的故事,他之所以坚持40年,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因为有人需要,正因为他们需要才给了他留下来的机会。
高源虽然一直叨唠着想要退休,但他表示,自己心里还有一个小心愿,就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为曾经来这里观看的人们在同样的位置免费再拍一次,眼看着自己要退休,这想法越来越想强烈,再不完成或许就没机会了。
高源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他就像一棵树,站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日复一日的记录着这里的变化,倾听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来的故事,拍下来的,是别人的合影,留下来的,是大家共同的记忆。
小灵通 天安门广场
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公尺,东西宽500公尺,面积达44万平方公尺,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