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加快海岸线修复建设 打造蓝色海湾
天津北方网讯: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本市持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推进海岸线和临海湿地的修复建设,本市近岸海域的渤海水质和生物种群规模得到持续提升。
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的沿海岸线上,曾经光秃秃的水泥岸堤被自然滩涂所取代。这里正在进行中港池北部岸线的生态修复工程。这次修复的岸线长约2.3公里,目前已经主体完工,预计今年9月全面完成。工程负责人秦飞说:
【录音:堤岸像原来这种污泥,包括海洋里头飘来的垃圾,建筑废料进行清理,清理完再上一些个卵石、红纱。做完以后看,一些浮游生物,小的贝类,现在就已经逐渐多了起来了。】
在距离海岸线不远处,总面积180多万平方米的临海湿地公园已经建成投用。天津临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周华说:整片湿地已经发挥了入海河道的生态过滤作用。
【录音:人工湿地区通过咱们本土的芦苇、碱蓬等等的植物它根系的一个过滤作用,经过湿地的深度净化,悬浮物去除率高于50%,提升排海水质的标准。】
为提升渤海综合治理效能,本市对上千个入海排口进行管控整治,截止目前,12条入海河流全都消除了劣五类水体。滨海新区及海事部门通过卫星导航、船载监控摄像头等技术,实现对船舶污染的预警和快速处置,坚决打击治理“三无船只”和小码头乱象,出海巡查重点打击违法捕获行为。天津港保税区口岸经济发展局局长付斌说:
【录音:大沽口港区和高沙岭港区共有岸线将近70公里,船舶在临港建设区域之初就长期在此活动,对整个航道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执法处理了快艇、皮划艇,比较好的起到了震慑作用,把相关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处理。】
经过三年的整治提升,本市沿海岸线的海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海洋常见鱼类种群规模持续增长,许多珍惜海洋物种也再度出现。天津近岸海域海生物研究专家——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张达娟博士说:
【录音:渤海湾达到了一类和二类优良水质的占比的面积大概达到了82%,比19年上涨了4%左右。对于成鱼来说,天津的这片近岸海域大概有25种左右,也有所提高了。以往难出现的小带鱼、棘头、梅童鱼还有鲅鱼都能采集到了;还有海龙、日本斜棘?等少见物种也出现了,这说明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本市将加快渤海近岸海域岸线修复建设,按照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和生产岸线分类管控,打造亲海平台,为子孙留下一片蓝色海湾。(天津广播新闻中心记者肖荻、翟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