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拒绝工业4.0 下场就变诺基亚
施耐德电机亚太区工业暨机械自动化事业部副总裁丹乐斯真(Dan Vlasceanu)今日(12日)在「2016天下经济论坛」(CWEF)的专题论坛「工业4.0,亚洲未来制造」中指出,工业4.0并不是全新技术,而是新的生产整合概念,台湾中小企业现在就应该拥抱新观念,不改变就会被淘汰。以下为演讲摘要:
我想强调的是,要先了解需求,才能了解如何有效运用科技,亚太区工业 4.0 是现在的热门字眼,有人说这只是行销噱头,但什么是工业4.0?
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人类开始学会善用水力和水蒸汽,再来开始使用电动机,重点不是力量大小,而是速度快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得力于电力的普及化,大量生产成为显学,单位时间内可生产出更多产品,以福特汽车为代表。
第三次革命主要体现于在半导体产业,生产愈来愈自动化,施耐德也在1970年代推出PLC产品(可程式控制器),这阶段的重点并非速度或力量大小,而是生产的精准度。
2008年之后,工业4.0思潮兴起,严格来说并不算革命,而是演进的必然阶段。因为系统生产虚实整合所需的技术,例如,物联网、通讯科技等都已存在,重点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科技整合,成为更有效率、更节能的系统。
为什么需要系统?因为工业制造愈来愈复杂精密,不只牵涉制程,还有供应链、品管、服务等,必须要整合才能提高效率。例如,施耐德提供的StruxureWare软体,就是这方面的应用。它让生产控制、营运与企业管理等生产流程不同环节的沟通更流畅,重点不是由上而下、金字塔式的安排,而是水平式协作。
工业4.0的重点,是更智慧调控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从生产导向转向服务导向。运用感测器、PLC、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不同设备之间彼此交换资讯流,自动调整生产流程与服务。工业4.0时代的生产会更加模组化。所有装置若内嵌联网服务,用户可以透过网路变更机器的作用,未来车间是透过网路来控制,同一台机器可以进行不同制程、甚至生产不同产品,随时调整任务。
未来商业模式的愿景也不一样。机械现在是根据生产成本来订价,未来则是根据机械能创造出的价值来订价。这些机械可根据需求随时发挥不同功能,在单位时间内有不同产出。任务是要创造规模经济,未来的设备更像是服务的概念,随时调整任务。
对台湾的中小企业来说,现在就是改变的时候。如果因为担心短期成本而不改变,就会没有未来。像是多年前的诺基亚(Nokia)就是没跟上未来趋势,拒绝改变,现在它已经无足轻重了。
【延伸阅读】
中国老了 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