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疫刻不停 认证114颗脉冲星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电波望远镜已发现至少132颗优质脉冲星。(新华社资料照片

2017年10月10日,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介绍新脉冲星发现过程。(新华社)

(取自截图)

俗称「中国天眼」的500公尺口径球面电波望远镜FAST,今年1月11日顺利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没想到12天后(1月23日)碰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大陆国家天文台并未因此松懈,北京总部远距办公维持运作贵州的FAST望远镜则有工作人员2个月不休假,因而发现并认证114颗脉冲星。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氹的喀斯特洼坑的FAST天文望远镜,1994年由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构想,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花22年建成,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

这座望远镜是大陆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电波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电波望远镜的10倍,一秒钟观测数据、每分钟的耗电量,相当于9万多台电脑同时运行。

检疫隔离 放弃返乡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北京的大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大部分科研人员采远距办公,少数留守在贵州观测基地现场的科研人员,担心返回外地过年再回来会受到检疫隔离,宁可放弃休假,连续工作2个月才休息,确保望远镜全天候正常运行,以及科学家拟定的各项观测计划正常执行。

由于工作人员不间断的运作,「中国天眼」从1月1日至3月23日已完成观测近1000小时,达成全年观测时长目标任务的1/3,发现并认证114颗脉冲星。

官方日前公布最新成果,为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潘之辰等人利用「中国天眼」观测数据,在球状星团M92中首次探测到新的脉冲星。

积累观测时长 拚数据

目前正值「中国天眼」积累观测时长和科学产出的关键期,该中心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对望远镜观测流程进行系统优化,陆续启动脉冲星测时阵列、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巡天等5个重大和优先专案的科学观测。

充分发挥FAST的性能,国家天文台开发专门网站,大陆天文学家可以经由这个网站提交研究需求申请,经过审批后,FAST就进行观测,提供科学家相关数据服务

小灵通 脉冲星Pulsar

周期性发射脉冲讯号星体,可分为毫秒脉冲星、脉冲双星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后,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可能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其中,中子星具有强磁场,运动的带电粒子发出同步辐射,形成与中子星一起转动的无线电波束,当次扫过地球,天文望远镜就接收到一个脉冲。最早发现脉冲星的是英国剑桥大学24岁研究生乔丝琳贝尔‧伯奈尔,指导教授安东尼‧休伊什。乔丝琳1967年10月发现无线电望远镜收到一些稳定规律的脉冲信号,后来被学界确认是一类新天体命名为脉冲星;1974年,休伊什教授以脉冲星的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