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不计公设? 空头总司令:全由买车位的人付「不太合理」

▲新建案规划不少公设,让现在新案公设比至少都32%起跳。(图/业者提供)

记者张菱育/台北报导

最近新建案公设比过高议题,再度引起关注,内政部研拟车道车位的公设,不计入楼上的公设来计算,且考虑公设采用「实坪制」,希望透过公设不计价,来达到房价下跌的效果。不过业者认为,「应交由市场机制来淘汰不适合的建案,让消费者自由选择高或低公设比的产品。」

中华民国不动产代销公会联会理事长谢坤成表示,政府不应介入建案的公设比规定,应该交由市场机制来淘汰不适合的建案,像有些消费者需要在自家社区就能有健身房咖啡厅阅读室等丰富公设,就会选择购入此类型社区,重点在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

不过若有消费者不需要公设,也可以选择现在仍有业者推出,1楼为停车位空间,搭电梯到楼上就是一层两户的住家,没有其他设施,这类建案公设比仅15%,若不需要公设的消费者,就可以选择此类建案。

谢坤成指出,政府要规范的应该是,建案的公设是否为合法空间,且市场的交易安全、避免短期炒作等的行为,才是政府应正视的问题。对建商来说,不会故意把公设比拉高,毕竟多挖地下室楼层,看似能多销售车位,但其实营造成本更高,反而会赔更多钱。

清大科技管理学院荣誉讲座教授张金鹗表示,虽然车位和车道的公设部分需要检讨,不过也有大公小公之分,若车道都由有买车位的人负担,也不太合理,毕竟有些社区的机电位在地下室,或是有住户要搬家搭计程车下到地下室,都还是会用到车道,所以所有权人还是要支付部分车道持分,比较合理。

建议政府,应该要「资讯透明化」,将未来销售的房屋要提供大小公设平面图面积分摊计算方式价格,让消费者能清楚掌握公设资讯,作为购屋的决策依据

此外,张金鹗认为,若要规定社区公设比不得超过35%,也不太可行,毕竟也有消费者需要使用公设,政府也不应介入太多市场机制,反而应重视囤房、红单炒作等问题。

▲政府研拟车道、车位的公设,不计入楼上的公设来计算。(图/记者张菱育摄)

►《地产詹哥老实说》S2EP9/远雄发言人没买自家建案有故事! 首次买屋狂砍700万绝招曝光

►《地产詹哥老实说》S2EP10/台中年轻人最爱这「里」!1季增千户 房价告别1字头